7月17日上午,北京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会场,聚光灯聚焦于一场特殊的“炉边对话”:全球AI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与浙江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


对话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这两位东西方科技界的显眼担当——“60后”的“技术大佬”,第一次见面是在近十年前的北京中关村,而王坚上次见到黄仁勋还是很久之前在洛杉矶。再次见面,他们能碰撞出些什么?

“我们现在正接近一个AI能够解决大多数认知的任务,并比大多数人类更好完成的时代。”对话中黄仁勋表示,人们已经在机器学习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2012年是第一波,那时深度学习的演示被证明非常有效。第二波则是生成式AI,可以将一种模态翻译成另一种模态,从英语翻译成中文,从英语翻译成图片等。在他看来,生成式AI现在正在变得非常强大,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每个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的原因。

王坚一直关注开源。他认为,开源最初是指开放源代码(Open Source Code),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时代,开源不能仅用Open Source Code表达,创新的特点应是Open Resource(开放资源)。

“炉边谈话”中,王坚向黄仁勋抛出对开源的看法。黄仁勋回应,开放资源工程非常强大,现在的创新不仅仅是每个公司或工程团队的贡献,还得益于生态系统的综合资源。

黄仁勋称,让人感到开心的是,他看到很多AI是开源的,出现了很多的论文。有数据显示,中国研究学者发表的AI研究论文是占全球比例最高的,大家在开源方面进行协同合作,一起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DeepSeek的论文写得非常好,算得上是‘A+’的科学论文和工程论文。”黄仁勋说。在黄仁勋看来,具有AI功能的计算机是所有人中最强大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农民,还是老年人,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的年轻人,都必须尽快参与AI。他还建议年轻人要继续学习数学、推理和逻辑,并编写计算机编程。

“我嫉妒年轻一代。”黄仁勋开玩笑地说,现在出生的这一代人,他们将在自己的生活中与自己的AI一起成长,这是他所羡慕的。在这场对谈中,王坚也以“杭州人”身份向黄仁勋发出邀约:“DeepSeek和Qwen都来自杭州,而我是杭州人,我对杭州深感骄傲和自豪,欢迎你下次来杭州参观。”黄仁勋则赞誉杭州为“中国硅谷”:“杭州是中国的硅谷,我可以这么说吗,因为很多科技从业者会做这样的比喻。”并表示一定会有机会到杭州。

会后,媒体记者采访王坚和黄仁勋。潮新闻记者 郑亚丽 摄

第三届链博会,大咖云集。而王坚和黄仁勋的对话,是多重背景下的必然交集。

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两大基础:以GPU为代表的强大算力和承载算力、提供服务的高效云平台。黄仁勋无疑是算力供应的全球领导者,王坚则代表中国云平台建设与国家AI战略的重要推手。他们的对话,本质上是AI核心基础设施两大支柱代表的思想碰撞。

现场业内人士认为,这场“炉边谈话”,远非简单的业界大佬交流。在全球AI竞争与合作格局深度演变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点碰撞,既是对当前AI基础设施核心议题的直接探讨,也可能为未来全球AI产业链的合作与竞争提供有价值的洞察。

当英伟达的GPU遇见之江实验室的智能计算架构,这场链博会上的思想交锋,或许正在为未来十年全球AI的版图悄然落子。

黄仁勋和王坚对谈实录(部分)

**王坚:**欢迎来到链博会,很高兴我们能够再次相见。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你还记得第几年吗?我感觉好久之前了,2012年或2013年,差不多10年前了,我很高兴,当时我们是在中国的硅谷,就是中关村见面,你对你公司的技术侃侃而谈,所以感谢你投入的时间向我们分享你的公司。我当时觉得公司的创始人非常的重要,我能看到你的激情,你热爱你的工作。

**黄仁勋:**那时我们在谈计算机的处理系统以及移动设备,那是2012年,你刚刚可能看了我们的视频,我来中国来讨论CUDA,那是2017年。时光飞逝,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所以很高兴再见到你。

**王坚:**我也是这样。上次我在洛杉矶,那真的是很久之前了,你发明了GPU、图片处理器,改变了整个领域,现在又引进了AI,所以你也一路走来取得了很多不凡的成就。所以问题是围绕科技,AI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AI、AI算力,你觉得AI领域在过去几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黄仁勋:**一个很好的问题。第一,AI是处理软件的一种方式,以前是人为编写代码,是去预测结果,现在我们用算法去学习如何能够预测一个成果,我们从现有的数据中来学习,用计算机来学习预测的能力,其实是能够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普及的。我们用了机器学习很久,但是2012年出现了一个技术大爆炸,那时深度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比科学家们还要厉害。

所以从2012年~2017年,我们都见证了计算机视觉有多有效,甚至超过人的能力,还有语音识别也非常有效,也超过了人为的能力。之后就是语言的理解,也超过了人为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了每一个技术的迭代,不同模式,这是我们的认知人工智能。

后来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我们现在能够从一个模式翻译成另外一种模式,比方说从中文到英文,从图形到图形的翻译,从中文到视频的翻译,所以这个翻译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只限于语言,还有不同的媒介。

生成式AI,其实是7年前才问世,现在势头非常的强劲,AI能够理解信息,并且能够生成信息,现在我们处在的阶段非常的不可思议,也就是推理。推理非常的有效,非常的有用。因为AI能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的,就像人类一样,我们可以把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并且解决我们之前没有遇过的问题,所以这就是推理AI。

**王坚:**今年开源的模型也改变了AI技术。

**黄仁勋:**王先生,你觉得哪一个技术变革让你最兴奋?

**王坚:**我觉得最让我兴奋的其实是算力,算力是一切的基础架构,我们提到AI,其实讲的是算力,算力也改变了一切。AI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成果,20年前,我们讲到计算机,但很少人会提到算力,所以与其说计算机在改变世界,还不如说是算力在改变世界。而AI将算力带到了新境界,所以是非常了不起。

**黄仁勋:**就算在训练这些模型的时候,我们也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第一个10年我们讲的是预训练,我们收集了很多的数据,甚至利用AI来准备一些数据做预训练。后来我们是做人工强化的训练,就会加入人的反馈,人来教AI做事,或者人类和AI协同做事。现在 AI是自己思考,自己实践,做强化学习,有很多的数据的生成,它能够自己做任务自己推理,所以我们看到这背后其实需要巨大的算力来支撑。

**王坚:**对我来说,人工智能并不仅仅是模拟人的智慧,其实是增强人的智慧,甚至是超过人的智慧。对我来说,AI是来激发人的创造力,来增加我们的员工智慧。

**黄仁勋:**飞机能够让我们到更远的地方,而AI其实是能够让我们想得更多想得更聪明。AI和人的运行机制,大脑的运行机制是不一样的,但是是非常的接近和相似的。

**王坚:**我讲回到开源AI,我们有deepseek,还有阿里巴巴云旗下的AI产品,还有月之暗面的Kimi,这些都是颠覆性的模型,也就是开源模型,是驱动未来AI发展的主要动力。

**黄仁勋:**我们提到了AI进步的有多快,人们都说英伟达的技术发展飞快,确实如此,在过去10年我们的算力其实也提高了10万倍,我们能够处理更多的数据,能够让机器学习更加有效。

**王坚:**我们今天是知道人工智能非常会基于硅的一个科技发展,我们运用硅来提升我们的算力,比方说我们增加我们的储存内存,全都基于我们对硅的研究,我的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我们还需要依赖硅来推动我们的人工智能发展吗?

**黄仁勋:**是的,硅科技是为我们带来了带来了很多的技术的内容,我们是会在这方面继续,我们认为它的转变会成会有三个方面带来,接下来,我们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我们不再用原来的方式来把算力分解到不同的硅上面,现在我们一次一个芯片,用多个复合芯片,这样这一组芯片就可以是有一个更高级的功能,比方说我们NVIDIA是运用第一个运用技能技术的公司,这个组合他们会有不同的一个板,因此也许它会像桌子这么大,并且我们运用更新的一个技术,它接到一个电子上面,我们它叫CPU,让它和不同的东西连接起来,因为它们的不同的维度,基于不同的维度和它的一个容量,我们看到了科技真的是太先进了。

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至少有20年的时间,但为什么我们知道,因为我们说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径上面,我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因此我觉得我们据现在来看,大概还有5~10年的旅程,因此我们已经在也就在规划10年以后的一个框架了,我们是非常确定是我们接下来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很多的成就要达成,你和我接下来20年还要辛勤工作。

(来源:浙江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科技、都市快报)

来源: 浙江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腾讯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