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琪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审核:张红霞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医生,拍片有辐射,我能不能直接做磁共振?”

“我已经做了X线平片和CT检查,现在又让我来做磁共振检查,这是不是重复检查?”

作为一名影像科技师,我常常在工作中听到患者这样的疑惑。其实X线、CT及磁共振检查各有优劣,互相补充,没有哪一种检查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今天我们就教会您如何“对号入座”!

一、X线平片快速、简便的初步筛查工具

1.X线平片是什么?

X线平片即人们常说的“拍片子”,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形成的影像进行诊断,它就像一台“人体扫描仪”,可以快速捕捉骨骼、肺部等组织的异常。与我们平时用照相机拍出来的彩色照片不同,X线图像是黑白色的。由于人体各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密度、厚度具有差别,因此X线穿透后被吸收的程度也不同,这种吸收差异便形成了黑白对比的图像。例如,骨骼密度高,吸收X线多,在图片上呈现为白色;肺部密度低,吸收X线少,在图片上则表现为黑色。通过这种对比,医生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及病变情况。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X线平片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X线平片快速、简便、检查花费较低、辐射较低,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初步筛查及诊断,如骨折、肺炎、气胸、消化道异物等,在常规体检中,胸片也是常见的检查项目。例如,一位奶奶摔倒后腕部疼痛,拍个腕关节X线平片就可以迅速判断骨头是否断裂、错位。然而,X线平片是二维平面成像,组织结构重叠,细节显示有限。就好比用照相机拍摄一个西瓜,可以快速得到一幅西瓜的平面图像,但内部重叠的瓜子(细微骨折、早期肿瘤)可能漏网。此时需要“切片专家”CT登场。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CT检查:360°“无死角断层扫描仪

1.CT检查是什么?

CT检查用X射线“旋转切割”人体,生成毫米级断层图像,如同将西瓜切成薄片,精准定位每颗瓜子的位置。CT检查同X线平片一样,亦是利用X 射线进行成像,其最大的不同在于,CT的X射线是围绕人体旋转扫描,沿人体纵轴将人体横向切割划分为多个厚度及间距一致的“层”,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形成完整的断层图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清晰直观地观察组织或病变细节信息。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CT检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CT检查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可以多方位直观地观察组织或病变结构。目前CT检查已经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脏大血管等部位,如肺部结节性质的判定、肺内炎症、脑出血及颅骨骨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夹层、胃肠道肿瘤及穿孔、骨盆等复杂部位骨折等。CT检查效果虽然更佳,但是其电离辐射相较X线平片也更⼤,1次CT辐射量≈X线平片的50~100倍(一次胸部CT≈自然辐射8个月)。因此,孕妇、备孕期夫妇及婴幼⼉应在医生指导下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式。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此外,CT检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观察软组织结构,但是对于软组织细节显示仍不够理想。这时,磁共振(MRI)检查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三、磁共振检查:无辐射的软组织显微镜

1.磁共振检查是什么?

与X线平片和CT检查不同,磁共振(MRI)检查并不是利用X线进行成像,而是利用强磁场使人体氢质子共振,通过射频脉冲和计算机重建生成多参数、多方位图像(如 T1、T2 加权像)。人体中最多的分子是水分子,水分子中最多的是氢质子。当人体处于一个强磁场中时,氢质子会以一种特定方式绕着磁场方向旋转。这就像在一堆随意堆积的铁粉周围放一块吸铁石,铁粉立刻会分散重组出一个特定的图案,非常有规律。如果这时加入一个频率与质子自旋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就会引起质子共振,这就是所谓的核磁共振。当射频脉冲停止后,质子会从高能态返回到低能态,这个过程称为弛豫。在这个过程中,质子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变化和质子的相位变化所产生的信号可以被位于身体附近的探测器测得。这些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复杂运算处理,最终被转换为图像。这就好比原本在磁场吸引下排列整齐的铁粉,被外力(射频脉冲)暂时打乱后,又在磁场的作用下重新回到有序的状态,而通过探测这个过程中的变化,就可以绘制出一幅反映组织结构的图像。

2.磁共振检查适用范围有哪些?

MRI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适合孕妇(孕中晚期)和儿童。MRI软组织分辨率极高,擅长显示脑组织、肌肉、关节、椎间盘、脊髓、子宫及前列腺等部位的病变。

然而,MRI检查也有其局限性。它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15~60 分钟),不适用于危重症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钢板)者检查受限,需提前与检查医生沟通确认体内金属植入物材质是否可以进行MRI检查。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的金属植入物可以进行1.5T低场强MRI检查。此外,MRI检查还容易受被检查者运动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儿童、躁动患者较难配合。而且,由于MRI 检查空间相对封闭,不适用于幽闭恐惧症患者。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常见误区****解读:三大误区一次说清

误区一:**CT 检查辐射大,能不做就不做**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虽然CT有辐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的诊断价值远远高于辐射风险,需权衡利弊,如急性胸痛怀疑肺栓塞时,CT 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是救命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辐射风险远小于漏诊风险。

误区二:MRI检查比CT检查更高级,哪里都能查

这种说法也不完全正确。虽然MRI检查在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对脑出血、微小骨折和肺部病变等的显示不如CT检查。且MRI检查时间长,不适合急重症患者。

误区三:体检CTMRI检查做得越全越好

没有这个必要,过度检查可能带来辐射危害(CT检查),还会增加经济负担。目前虽然没有文献明确提出MRI检查是否对身体组织有什么具体影响,但仍不建议过长时间处于强磁场环境下。因此,体检应根据个人的年龄、家族史等因素进行个性化选择。如肺癌高危人群选低剂量胸部CT检查,普通人选择胸部X线平片即可。

五、结语

X线平片、CT检查、磁共振检查各有优势,相互弥补,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它们都是临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当我们在医院就诊时,应如实告知医生病史、是否怀孕或备孕、过敏史及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配合医生选择最合理的检查方案,才能实现精准诊断与安全医疗。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3种检查的特点,让您在面对检查选择时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李月卿.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龚启勇,刘士远. 医学影像学[M],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3]毛锡金,范万锋. 双源CT双能量技术的成像原理及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5),792.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