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 森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白 冲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在众多呼吸系统疾病中,气道淀粉样变是一种相对少见但危害较大的疾病。它并非由我们日常饮食中的淀粉引起,而是由于异常的蛋白质沉积在气道内,逐渐形成斑块或结节,最终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什么是气道淀粉样变?
气道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异常沉积。这些沉积物会像“水泥”一样逐渐堆积,使气道变窄,影响正常呼吸。
二、常见症状:别忽视这些信号!
气道淀粉样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
1.慢性咳嗽:长期干咳或伴有痰液,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
2.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严重时连平躺都会觉得喘不过气。
3.咯血:由于血管受侵,可能出现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
4.声音嘶哑:如果累及喉部,可能导致发音困难。
5.反复感染:气道阻塞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三、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气道淀粉样变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的诱因包括: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存在的慢性气道炎症可能导致气道内微环境改变,促进淀粉样物质沉积。
2.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提示遗传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3.免疫异常: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导致异常蛋白质沉积。
四、怎样诊断?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可能发现气管壁增厚或结节影,但对早期病变敏感性较低。
√胸部CT:能清晰地显示气道壁增厚、狭窄或肿块,是重要的诊断工具。
√高分辨率 CT:对细微病变更敏感,有助于发现早期气道病变。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支气管镜检查
√直接观察:可看到气道内结节、肿块、出血或管腔狭窄。
√活检:在检查时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以确诊。
3.病理检查——诊断“金标准”
√刚果红染色:淀粉样物质呈阳性,在偏振光下呈现苹果绿双折射,这是确诊的关键依据。
五、怎样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但以下方法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止咳、平喘药物可改善症状。
√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需个体化评估。
2.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微创、恢复快)
√激光、冷冻、支架置入:可清除淀粉样沉积物,扩张狭窄气道。
3.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
√局部切除:若病变局限,可手术切除狭窄段气道。
√肺移植:极少数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要,但风险较高。
4.其他探索性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仍在研究中,尚未广泛推广。
六、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持气道通畅:多喝水、学会正确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帮助排痰。
√避免刺激:戒烟、远离粉尘和污染环境,外出可戴口罩防护。
√定期复查:每3~6个月检查肺功能、胸部CT或支气管镜,监测病情变化。
√提醒:如果长期咳嗽、气短或咯血,务必尽早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