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 森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白 冲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在呼吸病的诊断领域,肺结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就像隐藏在肺部深处的神秘“小怪兽”,它们性质良恶不明,让医生和患者都忧心忡忡。而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的出现,如同冰雪奇缘般,为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点亮了新的曙光。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肺结节:肺部的神秘阴影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中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它们可能是良性,例如:炎性结节,似肺部偶发小火苗后留下的痕迹,经消炎治疗后或可消散;结核结节则如结核菌留下的“印记”;错构瘤等乃肺部发育中的小“意外”。然而,它们也有可能是恶性的,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冰雪怪兽”,鉴于早期肺癌的治愈率相对较高,因此,准确识别肺结节的性质显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诊断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获得准确结果,这就使得肺结节的诊断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二、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神奇的“冰雪魔法”

1.基本原理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是一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它利用冷冻探头的低温特性。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支气管镜这一“魔法通道”,将冷冻探头送达肺结节所在部位。这个冷冻探头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冰雪魔杖”,可以迅速降低周围组织的温度,使组织冷冻并与探头紧密粘连。随后,医生通过轻柔地牵拉冷冻探头,便能将病变组织完整取出,就像从冰雪中摘下一颗神秘的果实。这些取出的组织会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有望揭开肺结节是“善良的精灵”还是“邪恶的怪兽”的真相。

2.技术优势

与传统的活检方法相比,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具有独特优势。传统活检方法常面临取材不充分、组织受挤压变形等难题,进而影响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而冷冻肺活检术能够获取更大、质量更高的组织样本。同时,低温冷冻技术能够减轻对组织细胞的伤害,维持其原有结构,仿佛将细胞“定格”在原始状态,为病理学家提供更为清晰、精确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信息。而且,这种技术对于一些位置较深、难以触及的肺结节也有较好的适用性,扩大了活检的范围。

3.操作过程

术前准备:进行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前,患者需经历详尽的体检流程,包括血常规、凝血状态、心电图及肺功能评估,确保身体状况适宜手术。医生依据胸部CT等影像资料,精确定位肺结节及其周边解剖结构。此外,患者需充分了解手术流程及潜在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

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存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禁忌证、不能纠正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呼吸衰竭等患者,应严禁行此类手术。

术中步骤:患者麻醉后,医生会将支气管镜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和支气管,用超声小探头探查肺结节。做好标记,预先置入成人支气管内阻断器(封堵球囊),再置入冷冻探头,将冷冻探头的金属头部置于病变组织表面或推入病变组织内,启动冷冻装置,通过快速释放制冷剂吸收探头周围环境热量,使冷冻探头迅速降温并将周边组织冷冻凝固。然后,利用冷冻的黏附力将冻结组织整体拔出,从而获取靶组织。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及患者的安全。

术后护理: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有无咯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可能会经历轻微的咳嗽、胸痛等短暂不适,这些均为正常现象。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大量咯血等紧急状况,应立即就医。

4.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肺癌:对于肺结节患者,特别是那些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冷冻肺活检术能迅速且准确地进行诊断。早期肺癌若能及时确诊并采取手术切除等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指导治疗方案:除了诊断肺癌,对于良性肺结节,如炎症性结节或结核结节等,准确的病理结果可以指导针对性地治疗。例如,对于炎性结节,可以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结核结节,则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

5.风险与挑战

尽管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有诸多优势,但该技术并非全无风险,术中可能会发生出血、气胸等并发症,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并准备及时处理。而且,该技术对医护的操作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团队来实施。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如同一场冰雪奇缘中的神奇魔法,为肺结节的诊断带来新的突破。它可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肺部的神秘“小怪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会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