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 森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白 冲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领域,超声支气管镜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犹如给医生配备了一双能洞察肺部深处奥秘的“火眼金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是什么?

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简称EBUS),是一种将支气管镜与超声技术相结合的先进检查方法。支气管镜是一根细长的柔性管子,可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气管和支气管,让医生直接观察气道内部的情况。而超声技术的加入,使医生不仅能观察气道内壁,还能“透视”支气管壁外的组织结构,这是传统支气管镜检查无法实现的。

打个比方,就像探索一个深邃的山洞,普通支气管镜如同手电筒,只能照亮山洞内部通道(气道内部);而超声支气管镜像是在手电筒上加装了“透视镜”,不仅能看清洞内结构,还能探测到洞壁外面隐藏的物体(如周围淋巴结或病变组织),是不是很神奇呢?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为什么需要进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

肺部疾病多种多样,有些病变可能隐藏在支气管壁外,仅靠常规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或普通支气管镜检查,很难准确判断其性质、位置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以肺部肿瘤为例,精准诊断不仅需要观察气道内的异常表现,更需要明确肿瘤是否已侵犯支气管壁外的血管、淋巴结等重要结构。此时,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

1.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胸部CT等。

√ 病史评估: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及过敏史。

√ 术前禁食要求:在全身麻醉下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禁食水6~8小时,防止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

知情同意:医生会向患者详细介绍检查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风险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检查过程详解

医生首先使用常规支气管镜探查患者气道内情况,再使用超声支气管镜通过口腔或鼻腔缓慢插入气管和支气管。

超声支气管镜到达目标区域后,启动超声功能,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在显示屏上形成支气管壁外组织结构的图像。

医生根据图像仔细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之后置入一次性吸引活检针,对淋巴结/病灶处进行穿刺,穿刺标本送检病理和脱落细胞学检测。

3.术后注意事项

麻醉恢复期监护:术后需在麻醉复苏室观察,专业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 常见反应处理:患者术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有轻微咳嗽、咳血丝痰,属于正常现象,通常会逐渐自行缓解。

√ 饮食管理:麻醉后 2小时内不要进食、饮水;待麻醉作用完全消退后,可先尝试少量饮水,如无呛咳等不适,再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 活动建议:24小时内尽量静卧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注意事项:术后若有大量咯血、胸闷胸痛加重等情况发生,需要立即就医!

四、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精准定位、实时监控:通过超声图像可以实时观察针与病灶、血管、心脏等结构的直接关系,明确进针深度和进针方向,有效避开血管,减少误差。

安全微创:患者身体创伤极小,术后恢复也较快。患者通常在检查后当天或第2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2.局限

× 检查范围相对有限:主要针对支气管壁外靠近支气管的区域,如果病变距离支气管较远,可能无法通过该检查准确获取信息。

× 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超声支气管镜检查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才能熟练掌握并准确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