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银宝 烟台毓璜顶医院

审核:梁志刚 烟台毓璜顶医院 主任医师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坏死。这种疾病不仅致死率高,幸存者中约75%会遗留瘫痪、失语等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神经介入急诊取栓技术的应用,让医生能够通过微创手术“直击病灶”,像疏通管道一样快速清除血栓,恢复脑血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神经介入急诊取栓的原理、适应证、操作流程、临床优势,以及取栓后的护理与康复,让我为您揭示这场“大脑保卫战”中,科技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奇迹。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 神经介入急诊取栓:原理与适用人群详解

神经介入急诊取栓是一种微创介入技术,通过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和取栓装置送入脑血管内。到达闭塞部位后,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将血栓取出,从而恢复闭塞部位的血流。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定位血栓位置,并有效地取出血栓,以最快的速度开通闭塞的血管。

这种技术主要针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较短(通常在6小时以内,部分研究支持延长至24小时)且存在可挽救脑组织的病例。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二、 神经介入急诊取栓的操作流程

神经介入急诊取栓的操作过程复杂而精细,需要专业的神经介入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支持。主要步骤包括:

1.术前准备阶段

√快速确诊: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评估责任血管及血栓位置,判断是否存在可挽救的脑组织。

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同时准备介入手术所需的导管、导丝、取栓装置等。

2.麻醉与穿刺

麻醉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穿刺点选择:在股动脉或桡动脉处进行穿刺,置入血管鞘,为后续导管操作提供通道。

3.血管造影与定位

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血栓位置及血管形态,为取栓操作提供精准定位。

4.精确取栓操作

将取栓装置(如取栓支架、抽吸导管等)送入责任血管。

通过机械力量或负压吸引将血栓取出。

必要时可多次操作,直至血管完全再通。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5.术后监测与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三、 急诊取栓的临床效果与优势

1.数据见证的临床突破:显著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减少梗死体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2. 三大技术优势详解

时间窗突破:静脉溶栓的时间窗通常在发病后的4.5小时内;急诊取栓的时间窗可以延长到6~24小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大血管开通效果更显著:静脉溶栓开通率较低;急诊取栓可以更有效地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

特殊人群获益:急诊取栓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那些不适合静脉溶栓的患者,如房颤患者、高出血风险患者、醒后卒中患者等。

四、 急诊取栓后的护理与康复

急诊取栓手术虽然能够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但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和对侧脑组织的代偿。

1.药物治疗方面: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和降糖药等。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和脑血管病的复发。

2.康复训练方面:专业康复师会根据患者脑功能丧失的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脑卒中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神经介入急诊取栓技术,正是这场生死竞速中最有力的“武器”。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神经介入取栓技术犹如一把精准的“黄金钥匙”,为患者打开闭塞的血管,重启生命通道。发病后的每一分钟都关乎190万个脑细胞的存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时间就是生命,行动就是希望”!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