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慧 王湘奇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王 琴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护师

黄海东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不慎落入口腔内的异物被患者误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压力和心理创伤,甚至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可能的异物种类

第一类:细小的口腔医疗器械。

第二类:固位于牙齿上的修复体或治疗配件。

第三类:需要从口内移除的物件。

★请注意:牙科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多种器械都可能成为异物源,例如,车针这种用于切割牙齿组织的精细工具、根管治疗器械,以及种植体驱动器、种植体组件和种植修复螺丝起子等。

、可能的异物来源

操作不当是主要原因。例如,患者突然恶心呕吐时,器械可能会被误吸入患者喉咙,甚至进入肺部。

、肺部异物有哪些危害?

1.气道阻塞——异物可能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2.组织侵蚀与感染——尖锐的器械边缘可能侵蚀肺部组织,引发感染、肺炎等疾病。

3.发热、咳嗽与咯血——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持续性咳嗽及咯血等症状。

4.肺不张——异物长期嵌顿在肺部可能导致肺不张,影响肺部功能。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四、牙科治疗引起肺部异物的预防措施

★医护人员方面

(1)增强风险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口腔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并且在进行任何口腔治疗操作前,都要严格遵守诊疗规程。例如,在使用车针等精细器械时,要确保车针完全就位,避免在高速旋转时脱位甩出;在进行口内冲洗时,护士要确保针头旋紧且无堵塞,防止推注时针头滑脱。

(2)正确调节患者的诊疗体位: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保持患者的上颌牙合平面与地面成45°,下颌牙合平面尽量与地面平行,尽量避免将患者置于过度仰卧或半卧位,以减少异物误入呼吸道的风险。

(3)控制操作速度及时间:对于复杂的治疗操作,要合理规划,避免因操作时间过长增加意外发生的概率。

(4)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橡皮障与口障(橡皮障可以将口腔和气道与操作区域隔离,预防异物误咽;在某些特定的口腔操作中,可以使用口障/咽幕来保护气道)。口腔医师助手应随时准备吸引器或其他器械,以便在异物掉入口腔时迅速取出。医师佩戴合适型号的手套,确保触觉灵敏,便于准确掌控细小器械。并且应及时擦干患者口腔内的唾液,防止细小物件因变得湿滑而脱落。

★患者方面

(1)保持正确体位:患者在牙科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正确的体位,头部不要过度后仰,避免滑脱的异物直接进入咽喉部而被误咽。

(2)不隐瞒病史:患者要向医师如实告知自己的年龄、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情况,以及是否有既往史,如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精神性痴呆等影响咽喉部正常反应的疾病,或者属于呕吐反射敏感人群。

(3)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能够配合才可进行操作,绝不能在儿童哭闹时勉强进行!

五、肺部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如果怀疑自己发生肺部异物,应及时就诊。根据情况,医师会对其进行胸部CT检查,以精准地确定异物的具体位置、大小和形状。医师根据胸部CT阅片,通过支气管镜到达异物位置,借用异物钳、圈套、冷冻等方式将其取出。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的科普,我们了解了肺部异物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并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才能有效降低肺部异物的发生风险,守护呼吸健康。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