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 慧 王湘奇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王 琴 副主任护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海东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内科胸腔镜检查已成为胸部疾病诊疗的重要技术。这项微创技术为医生提供了直观观察胸膜腔的窗口,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什么是内科胸腔镜检查?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微创诊疗技术,主要用于胸膜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它借助一根带有光源和摄像头的内镜(胸腔镜),通过胸壁微小切口进入胸膜腔。医生可以在直视下清晰地观察胸膜、膈肌等结构,准确地发现病变并进行活检、取样或治疗操作。
与传统外科胸腔镜相比,内科胸腔镜操作相对简便,对患者的创伤小,费用低,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术后恢复更快。
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能够为诊断提供直观依据。
2.胸膜疾病(如胸膜肿物、胸膜粘连、胸膜增厚):直接观察病变并进行活检。
3.肺癌分期:评估肿瘤浸润程度,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4.气胸及血胸:诊断与治疗同步进行。
5.支气管胸膜瘘:检查与治疗兼顾,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三、内科胸腔镜检查过程
1.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心肺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血常规检查,详细询问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
√影像学检查:术前行胸部 CT 检查,必要时术前24小时内B超检查(评估积液情况)。
√患者准备:局麻患者术前禁食水4小时,静脉麻醉患者术前禁食水8小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更换宽松病号服。
2.手术操作
√麻醉与体位: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患者通常取健侧卧位,选择腋前线或腋中线第 4~6肋间进镜。
√检查过程:在选定进镜点做一个 1~2 厘米小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置入胸腔镜系统,按照一定顺序检查胸膜腔各部位,必要时取活检。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术后处理:退出胸腔镜和鞘管,缝合切口,必要时留置引流管。
3.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清醒后被护送至病房,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症状。
√胸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性状。定期更换引流装置。
√伤口护理:保持置管处伤口清洁干燥,观察有无感染迹象并及时进行处理。
√疼痛管理:必要时可以使用镇痛药。
√饮食活动指导:麻醉作用消退后可先少量饮水,如无不适,逐渐恢复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术后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
内科胸腔镜检查是现代呼吸内科重要的微创诊疗技术,被誉为“胸膜疾病的侦察兵”。了解这项检查的相关知识,能够帮助患者消除顾虑,更好地配合医疗团队完成诊疗。我们希望通过医患共同努力,让这项技术为更多患者带来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