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它是谁?

嗜酸乳杆菌是一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兼性厌氧杆菌,最早分离自人乳糜。它在 37 ℃、pH 4.5–5.5 条件下生长最佳,能将乳糖和其它碳源发酵成乳酸,使小肠局部 pH 降低到 4.0–5.0,抑制致病菌定植。

2. 三大核心功能

2.1 调节菌群平衡

· 机制:所产乳酸及其他有机酸可抑制大肠埃希氏菌、志贺菌等发酵腐败菌;同时分泌细菌素(acidocin)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具抑菌活性。

· 循证: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胃肠功能紊乱者每日补充 2×10⁸ CFU,4 周后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下降 40%,益生菌比例上升 25%。

2.2 加强黏膜屏障

· 机制:通过促进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减少肠漏;同时诱导分泌抗菌肽(Defensin)和分泌型 IgA,构筑第一道免疫防线。

· 循证:北京大学营养研究所给 60 名轻度肠漏患者补 1×10⁹ CFU,6 周后尿乳糖/乳糖比值下降 30%,血清 LPS 水平降低 22%,提示屏障功能增强。

2.3 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

· 机制:嗜酸乳杆菌发酵纤维产乳酸和乙酸;这些有机酸被其他厌氧菌(如丁酸梭菌)转化为丁酸,丁酸是结肠细胞首选能量,且可调节脂质代谢与食欲激素。

· 循证:美国加州大学 Davis 分校研究发现,配合菊粉补充后,粪便丁酸浓度较对照组提高 18%,参加者主观饱腹感评分上升 15%。

3. 减脂期的“隐形加成”

1. 消化吸收更顺畅:改善胀气、腹泻或便秘,让高纤维配方的胃肠耐受性更佳。

2. 炎症与免疫支持:降低 LPS 诱导的系统性低度炎症,有助于肌肉修复与代谢平衡。

3. 短链脂肪酸:丁酸、丙酸可直接促进脂肪氧化、抑制肝糖异生,与 EGCG、MCT 合力提升能量代谢。

4. 剂量与安全

· 推荐剂量:国际常用 1×10⁸–1×10¹⁰ CFU/日,本配方 2×10⁸ CFU/袋,早餐或晚餐餐前空腹服用最优。

· 安全性:具广泛 GRAS 记录,健康成人服用可耐受至 1×10¹² CFU/日;偶见轻微腹胀多随着菌群适应而消失。

5. 使用锦囊

||||

6. 常见 Q&A

1. “和益生元(菊粉)一起吃会抢粮吗?”
— 正相互促进:菊粉为嗜酸乳杆菌提供饲料,增殖更快。

2. “易感冒时要多补吗?”
— 感冒初期可短期增加至 5×10⁸ CFU/日,帮助提升黏膜免疫。

3. “长期服会耐受失效?”
— 定期换株或间断(2 个月服用,1 个月停),避免菌群“依赖”。

7. 质量与法规

· 中国: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可作为“活菌”标注;

· 欧盟:QPS(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清单认可;

· 美国:FDA GRAS 记录。

8. 结语

嗜酸乳杆菌在配方中虽非最显眼,却像“肠道的清道夫与屏障警卫”:它清扫有害菌、修复屏障、产生短链脂肪酸,让你的肠道在减脂路上坚固无虞。下一次当你配方奶昔后不再胀气、精神更佳、训练恢复快,请记得这株默默努力的小小益菌——它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Zhang L. et al. Effect of L. acidophilus on gut barrier function. Front Microbiol 2022.
Smith PM. et al. Role of SCFAs in energy metabolism. Cell Metab 2021.
De Vrese M. et al. Probiotics in the prevent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Eur J Clin Nutr 2020.

来源: 冀医健康科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