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在经历一件事儿时会听到有人说“莫要带有情绪”“控制住你的情绪”。

那情绪究竟是个啥?

情绪是我们天生就有的,小孩看到喜欢的东西会很开心,被欺负了会很生气,失去了一样东西会很悲伤,看到可怕的事物会很恐惧。喜、怒、哀、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

情绪是我们内心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晴雨表。

情绪是一种混合的心理现象。它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例如当一个小孩子被被妈妈冤枉指责了:他的主观体验会是感到愤怒和委屈,外部表现可能会是一边生气眉头紧皱一边流眼泪的表情,他此时的生理唤醒是出现发抖、呼吸加快的症状。

我们有情绪,同时我们也需要情绪,情绪是有功能的。

情绪是我们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适度的紧张情绪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而消极情绪会具有破坏、瓦解作用;情绪可以通过表情在人际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同的情绪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1],我们来听听大佬们怎么说。

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经过人的认知与评估后才能产生情绪。

沙赫特-辛格认为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我们接受环境刺激影响、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评价刺激事件与自己关系。

我们现在普遍接纳的观点为,情绪更多由认知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会让我们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的情绪。

最后我们简单介绍一些情绪调节的小策略

1、回避和接近策略

情境选择策略,通过选择有利的情境、回避不利的情境来实现的。例如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有人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可以选择离这个人远一些。

2、控制和修正策略

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例如在家里,伴侣的某些行为让自己很不舒服,可以尝试通过沟通让伴侣明白自己的感受,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3、注意转换策略

分心和专注。当感到很不开心时,转移注意力到别的事物上,或者专注于一件让自己感到还不错的事情。

4、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改变,改变看待这件事的角度,例如有没有别的解释?十年之后我将如何看待这件事?

5、表情抑制策略

自我控制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为了维护我们的社会关系,有些时候即使很愤怒,也需要做好表情管理。

6、合理表达策略

情绪调节最为关键的策略。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情绪。当感到愤怒的时候,可以选择运动或者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喊一喊。

图/文:小小心理学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来源: 小小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