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这个听起来专业又遥远的医学名词,其实离每个人的生活都很近。在心血管专家的眼中,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它无声无息,却能在瞬间夺走生命。

一旦堵塞血管,人体的血液运输系统就会瘫痪,后果往往是致命的。在心脏内科的 “猝死排行榜”上,肺栓塞这一血栓引发的急症高居第三位,仅次于心脏骤停和急性心肌梗死。

久坐的危害,超出你的想象

许多人误以为血栓是老年病或罕见病,但医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连续静坐4小时不动,静脉血栓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当我们长时间保持坐姿——无论是办公桌前专注工作、沉迷于牌局娱乐,还是乘坐长途交通工具——腿部肌肉收缩大幅减少,下肢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液就容易在静脉中停滞。加上久坐时饮水减少导致血液浓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血液变得粘稠易凝结,如同浓稠的糖浆,更容易集结成块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学民指出,对于本身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者,久坐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沉默杀手的多重威胁

血栓,简单来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切断相关脏器的血液供应,导致细胞突然死亡。

血栓的危害因其位置不同而异:

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引起突发性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

冠状动脉:形成会引发心梗,患者在运动时会出现胸闷或胸骨后疼痛,感觉像“一块石板压在胸前”。

肺动脉:堵塞就是致命的肺栓塞,会导致突发性、持续性呼吸困难,并可能伴随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期表现可能只是单侧肢体肿胀、疼痛。在慢性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患肢沉重、静脉曲张、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等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最危险的是,这些血栓可能毫无征兆地脱落,顺着静脉血流一路回流到肺动脉,引发急性肺栓塞。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主任医师谢万木警告:肺栓塞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缺血缺氧,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血管健康的预警信号

血管病变往往有迹可循。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可能提示血管不健康:

突发短暂意识不清:持续几秒至几分钟,提示可能存在脑血管病变。

运动时胸闷胸痛:像石板压胸的感觉,可能是冠状动脉狭窄的信号。

双臂血压差值过大: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提示可能有主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病变。

下肢间歇性跛行:走路时下肢疼痛、无力或麻木,休息后缓解,提示下肢血管可能狭窄。

七步打造“强大”血管系统

维护血管健康需要全方位的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控制每日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盐少于5克,添加糖不超过25克。多摄入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鱼类、全谷物及富含钾的食物,充足饮水促进血液循环。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后应以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为宜。夏季适合选择慢跑、快走、八段锦等运动方式。

控制体重:肥胖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导致血管堵塞、管壁增厚。体质指数(BMI)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则达到肥胖标准,需积极减重。腰围控制同样重要,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即超标。

保证充足睡眠:成人每日应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风险,而充足睡眠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管理情绪压力:不良情绪会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痉挛,增加血栓风险。保持心情愉悦、遇事淡然处之,是对心脑血管的重要保护。

定期体检筛查:每年进行一次血管彩超检查,可初步评估血管状况。糖尿病患者还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常规等专项检查,监测微血管状态。

彻底远离烟酒:研究发现,吸烟酗酒会使血液黏稠度比正常时升高8倍以上。远离烟酒是维护血管健康的关键,同时应避免接触二手烟。

“当突然感觉无法呼吸,仿佛被人掐住了脖子,胸痛得连话都说不出。”这种生死一线的体验,往往始于几个小时的久坐不动。改变从现在开始,站起来活动一下,你的血管会感谢这个决定。

来源: 科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