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 婵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护师
王 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阮 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肌肉和骨骼流失,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有诸多益处,但也存在关节损伤、跌倒等风险,尤其是老年人风险更高。那老年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安全地运动呢?
一、运动前的评估
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变、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应咨询医生,医生会对他们进行运动风险评估和运动能力评估,确保其自身状况适合运动。
1.评估运动风险
(1)药物使用情况:医生对药物使用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合理安排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既要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又要避免运动相关性低血糖和低血压等事件发生。
(2)医学检查结果:包括心电图检查结果、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否在正常范围。
(3)体力活动水平:可通过发放国际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IPAQ-E)了解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包括近期的静坐情况、活动类型、活动强度等。
2.评估运动能力
对运动能力的评估通常需由专业的医师进行,老年人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自测。需注意的是,测试的过程中最好让他人陪同,以便及时提供帮助;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1)评估心肺耐力:6分钟步行测试。
方法:在平坦的地面上以平常步速步行6分钟,记录步行距离。
评判标准:距离越长,心肺耐力越好。通常情况下,健康的老年人能走400~700米,距离小于300米则提示受试者的心肺耐力较差。
(2)评估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30秒椅子站立测试。
方法:准备一把稳固的椅子,椅子的高度应使受试者坐下时膝盖呈90°,且双脚能平放在地面上。让受试者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记录30秒内他从椅子上站起并坐下的次数。
评判标准:次数越多,下肢肌力越好。通常情况下,健康的老年人能完成10~15次。
(3)评估平衡能力:睁眼单脚站立测试。
方法:受试者双手叉腰或自然下垂,抬起一只脚,使脚离地面约10~20厘米,保持身体直立,不晃动。若抬起的脚碰触地面或站立的脚发生移动,则结束测试并记录时间。
评判标准:时间越长,平衡能力越好。若老年人的睁眼单脚站立时间小于6.8秒,则跌倒的风险可能增加。
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首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健身舞、游泳等。此外,抗阻训练(哑铃、弹力带等)和柔韧性训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能够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以下是特殊情况下对运动方式的选择。
1.心肺功能较差者: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如散步、做操、健身气功等。
2.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较弱者:从简单的日常活动开始,如室内走动、站立练习等;选择极轻度的抗阻训练,如脚踝屈伸、抬腿练习等;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如扶墙站立、坐位抬腿等。
3.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避免重量级举重或运动时憋气。运动应选择利用大肌群的有氧运动,例如步行、骑自行车,运动强度为低至中等。
4.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避免长跑等运动,因为这可能导致足、踝发生应力性骨折,以及脚趾和足部可能发生压疮。尽量选择无负重运动,如骑自行车、借助椅子运动、游泳。需注意的是,运动时还需要准备合适的防护鞋袜和舒适的鞋子,有溃疡未愈合者应避免水上运动。
5.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初始运动强度低、运动量小,并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缓慢提升。肾脏病合并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进行可升高血压或涉及憋气的高强度运动,以免诱发眼内出血。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通常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应至少进行5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前伸展肌肉5~10分钟,活动关节;运动过程中达到应有强度后持续20~30分钟;运动结束后放松、拉伸肌肉5~10分钟。但对于久坐的人群,可以从每天5分钟的室内走动开始,每天1~3次,逐渐增加运动量。
低强度运动时能轻松唱歌或完整对话,无气喘。中等强度的运动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微微出汗、有轻微疲劳感,或者在运动中能说出完整句子但不能唱歌。对于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安全的。运动中的最大心率不超过170次/分减去当前年龄。
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运动:空腹运动容易引发低血糖,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餐前运动建议监测血糖,如果低于5.6 mmol/L,在运动前15~30分钟额外补充15~30克能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硬糖或果汁),并根据运动期间血糖复查结果大约每30分钟补充1次。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监测血糖:在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低血糖,运动后也可能出现延迟性低血糖。因此,运动过程中、运动后或增加运动量时需要监测血糖。
3.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如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糖分。
4.病程较长、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
五、运动禁忌
存在以下情况下的患者应避免运动,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恢复运动。
1.有急性代谢并发症,如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3.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4.足部感觉严重减退或有破损坏疽。
通过科学的运动管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运动带来的多重健康益处,延缓疾病进展,拥有更加积极和充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谢开红,金孔军,鲁佳,等. 老年人平衡能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1):1531-1536.
[2]李亚文,钱迪,吴盈,等.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锻炼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30(32):4469-4475.
[3]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J]. 中国全科医学,2024,27(30):3709-3738.
[4]于洋,邓明群,郭立新,等.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4,16(7):22-28.
]刘盼,马丽娜,李耘. 老年人运动管理国际专家共识指南解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6):626-632.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