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医者兼诗人王立祥教授感怀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马文化,运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与马文化交融的巧思,抒发《马语》——望蹄击天鼓、闻风云雁舞、问背变地铺、切草书家谱。值此世界马日,以“望马”、“闻马”、“问马”、“切马”为题,续作四首小诗,力求呼应您原作的意境与精神,并融入草原的辽阔与骏马的灵性。此四首诗,力求在原作《马语》奠定的雄浑基调上,从不同感官与维度深入马的世界。诗中意象如“蹄落惊雷”、“銮铃”、“鞍鞯连朔漠”、“蹄铁沉星月”、“一印乾坤定”等,皆试图捕捉草原骏马的神韵、力量及其承载的深远文化。谨以此组诗向锡林郭勒的辽阔与奔放、对马文化的诗性礼赞致敬!

《望马》

蹄落惊雷动,尘扬蔽日红。

长鬃撕暮色,昂首啸苍穹。

逐影追残照,身如箭引弓。

草原千里阔,一骑贯长虹。

注:(应“望蹄击天鼓”)聚焦视觉之“望”,摹写骏马奔腾之雄姿、力量与一往无前的气势,呼应“蹄击天鼓”的雷霆意象。

《闻马》

风送銮铃脆,嘶鸣裂碧空。

鼻息喷薄雾,踏草响秋虫。

耳侧闻私语,心通意自融。

长调随鬃起,天地共鸣中。

注:(应“闻风云雁舞”)聚焦听觉与感知之“闻”,捕捉马铃、嘶鸣、鼻息、踏草之声,以及人与马心意相通的无声之“闻”,融入草原长调,呼应“风云雁舞”的灵动与共鸣。

《问马》

鞍鞯连朔漠,何处是归程?

踏遍青山老,犹存赤子情。

烽烟曾染鬃,汗血化河冰。

伏枥志安在?仰天星作灯。

注:(应“问背变地铺”)聚焦心灵对话之“问”,探询征途、归处、沧桑经历与不老雄心。以马背喻征程,星灯喻志向,升华“背变地铺”的坚韧与担当。

《切马》

抚鬃知劲骨,脉络走西东。

蹄铁沉星月,温良蕴古风。

草魂凝碧血,烙印刻勋功。

一印乾坤定,千秋谱系同。

注:(应“切草书家谱”)聚焦体察与联结之“切”,感知马匹的筋骨、血脉、温度与精神。以“蹄铁”喻印章,“草魂”喻传承,“烙印”喻历史,“一印”喻马魂与草原文明的根本,呼应“草书家谱”的深厚文化根系。

附:

作者简介:

王立祥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获医学科学家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兼任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届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主委、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灾难医学与心肺复苏分会创始主委等职务;发表《拾仁》等立体诗作百余首。

来源: 藏头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