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人一旦上班,时间就过得很慢。

到办公室东摸摸西摸摸,冲了杯咖啡,刷了会儿微博,以为快中午了,一看时间才十点出头;

下午开了会、干了活,忙忙碌碌,结果离下班居然还有俩小时!

相比之下,周末却仿佛开了倍速,没玩啥呢一天就没了,以至于每到周日的晚上都久久不肯去睡,因为眼一闭,一睁,就又要上班了……

图源:网络

一上班就感觉时间变慢,这不是个体错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班这件事,集齐了很多让时间变慢的要素:

  • **越关注时间,时间就过得越慢,**就像盯着红灯倒计时,60秒能等得心烦气躁,但如果刷手机,60秒还没来得及刷完一个视频;
  • **没有明确目标时,大脑会自动拉长时间感:**当我们对接下来的一天要干什么不清楚、没目标时,大脑会更频繁地去扫描时间的流逝,时间也就变得更加难熬;
  • **焦虑,会拉长人们主观上的时间长度,**比如一场10分钟的会议,焦虑的人可能会感觉过了15分钟甚至更久。

不过!好消息是:既然主观时间感可以被「拉长」,就意味着也能被「压缩」。

掌握一些小技巧,快速度过一周工作日不是梦!

1

工位改造:

把坐牢变成 "我的专属小窝"

每天8小时对着的桌子,要是空得像随时跑路,或者乱得像战场,换谁都难熬!心理学说,能自己布置的工位,幸福感直接翻倍~

图源:花瓣网

✅ 低成本改造:

  • 放盆“死不了”的多肉?(就算养枯了也不心疼)
  • 摆个会发光的招财猫?(摇手的时候像在说“加油摸鱼”)
  • 用可爱到犯规的杯子喝水?(喝水都变成小期待)
  • 把电脑垫高(拯救颈椎+假装高端办公?)

亲测:工位越有“家的感觉”,摸鱼时罪恶感越低(不是)。

2

给一周埋点"期待":

让每天都有盼头

周一的绝望、周二的麻木、周三的摆烂… 本质是日子太无聊!给每天加点“小期待”,大脑会自动加速时间:

图源:花瓣网

  • 周一:点杯贵到肉疼的奶茶(告诉自己 “熬完这杯就活了”?)
  • 周二:带包薯片当下午茶(咔嚓声能治愈 emo?)
  • 周三:寄个快递到公司(拆包裹的快乐 = 续命?)
  • 周四:约同事下班撸串(“再忍 4 小时就能炫肉”?)
  • 周五:穿最舒服的衣服(物理上提前进入周末模式?)

原理:期待感会催大脑放多巴胺,难熬变“有点小期待”~

3

时间切小块:

把8小时拆成“一口一****个”?

被工作追着跑时,时间总像被拉长。试试 “时间区块法”,把一天切成小块:

  • 10:00-11:00 专门回消息(其他时间假装没看见?)
  • 14:30-15:30 沉浸式干活(手机设成“专注模式”?)
  • 16:00-16:10 强制摸鱼(去走廊晃一圈,偷看别人摸鱼?)

任务拆得越细,完成感越强,时间溜得越快~

4

科学摸鱼:大脑“换气”更能扛?

别信“硬撑才是好员工”!大脑注意力像肌肉,累了必须歇。但摸鱼要讲技巧:

图源:花瓣网

✅ 正确姿势:

  • “苹果时间”:对标抽烟党,拿个苹果去阳台啃(假装补充维生素?)
  • 八卦时间:跟同事聊 5 分钟明星绯闻(别聊工作,不然白歇?)
  • 沉浸式摸鱼:学个小技能(比如用 Excel 画小猪,开会时能假装记笔记?)

刘慈欣都在工位摸鱼写出《三体》了,你刷会儿题怎么了?(理直气壮)

5

开会演戏:带薪 “摸鱼 + 表演”?

一场1小时的会,感觉像过了3小时?教你把开会变“带薪演戏”:

图源:花瓣网

  • 当透明人:穿深色衣服 + 低头记笔记(实则在本子上画小人?)
  • 科技辅助:开实时转文字(走神了看文字也知道聊到哪?)
  • 给自己加戏:定个小目标(比如 “今天说3句话”),成就感抵消无聊?

会后一定要出去转一圈,不然大脑会以为还在“坐牢”!

6

写Done List:每天都能“我真棒”?

列Todo List = 永远做不完 + 越列越焦虑。换个思路:写Done List—— 记下今天完成的事,哪怕是“冲了杯好咖啡”“忍住没怼领导”。

例子:

✅ 早上的咖啡超好喝☕

✅ 中午吃到不排队的外卖?

✅ 摸鱼时刷到超搞笑的视频?

每天睡前看一眼,会发现:原来我没那么废柴嘛!

打工再苦,也能给自己找乐子。毕竟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快乐 —— 那为啥不直接在上班时找快乐?

祝你明天醒来,发现今天居然是周五!?

来源: 文字图片来源参考:深圳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