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12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及副主任委员李静教授、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瑛琪教授一行分别赴河北省安国市和石家庄平山县进行考察,围绕公共卫生心肺复苏生命支持进行了科普宣讲,并代表心肺复苏学专委会公益捐赠安国圣母行宫、平山县天桂山青龙观道院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等中国原创医疗设备。此次捐赠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作为医疗急救领域的重要设备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并首次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应用,相关设备的安装使用将为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的公共卫生急救能力,保障道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及游客的生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愿这一“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为各方百姓心脏骤停生命支持保驾护航,更好的服务于平安中国战略落地!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ctive abdominal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CPR [AACD-CPR])是源于临床上针对心脏骤停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禁忌证的限制而产生,且在实施传统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过程中约30%~80%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导致肺、胸膜及心脏损伤,从而限制了对传统胸外按压技术的实施,影响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由此探索出“胸路不通走腹路”的新途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应运而生。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过对腹部进行提拉与按压改变胸腹内外压力,发挥“腹泵”机制,进而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并重的心肺复苏之术。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与传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方法有着共通之处,即通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履行起死回生的使命,在世界救命神器家族中唯一的中国造,荣登2020“科创中国”50先导技术榜单。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是守正创新、中西医结合、从远古走来依靠腹部(肚子)的救命之术。《道德经》第十章专气致柔中的“专气”正是腹式呼吸的核心(通过深长的呼吸使气息下沉丹田(小腹),达到身心柔顺的状态),所指婴儿的呼吸就是自然的腹式呼吸,可谓是老子以此比喻返璞归真的养生境界。《黄帝内经·五十营》中“呼吸到脐,寿与天齐”以及两千年前《金匮要略》中医圣张仲景对心脏骤停进行腹部按压复苏方法,无不体现了腹部在“养生”“护生”与“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注入了“心”的活力!
此次捐赠活动的得到了安国市、平山县及宫观属地相关政府宗教部门的积极指导,河北安国圣母行宫和石家庄平山县天桂山青龙观道院道长、道教艺术家李诚夏先生及弟子的积极推动,同时也得到了青龙观道院所在的北冶乡天桂山景区管委会的积极支持。此次心肺复苏生命支持急救设备捐赠活动,体现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医学界“仁心济世”的精神,彰显了医务工作者服务社会、心系群众的责任担当。通过捐赠仪式的举办和医疗设备的安装、培训、使用,河北省安国市圣母行宫和石家庄平山县天桂山青龙观道院的公共卫生医疗应急水平必将得到显著提升。道教界将大力弘扬道教仙道贵生、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与医疗卫生界等加强合作,共同为创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立祥. 腹部心肺复苏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
[2] 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9): 957-9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9.004.
[3]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
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年 4 月第 31 卷第 4 期 Chin Crit Care Med,April 2019,Vol.31,No.4
[4]王立祥.开创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腹泵"机制研究之路.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10):767-770.
[5]王立祥,宋维,张思森,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多中心临床实验报告.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3):333-336.
[6]陈瑞,方奕鹏,王非,王仲,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临床急诊杂志,2019年20卷2期
[7]王立祥,孟庆义.腹部是心肺复苏"不可或缺"之部位-论胸部与腹部心肺复苏的优势及互补.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2):117-121.
[8]王立祥,黄子通,余涛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与高质量标准心肺复苏[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12):1057-1058.
[9]季之欣,刘亚华,王立祥,腹部是心脏的第二个“家”.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年4月第 31 卷第 4 期
[10]张思森、郝义彬、李静.基于仲景理论的现代心肺复苏创新技术. 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
[11] 王立祥. 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5): 536-53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5.003.
[12]陈涛.《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养生策略初探[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DOI:CNKI:SUN:QYWA.0.2013-04-032.
文:李诚夏、李静、张瑛琪、王立祥
来源: 心肺复苏学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