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坐在诊椅上,眉头紧锁:“医生,我舌头像被烧红的针扎,又像时刻在嚼辣椒,可您看,它明明好好的!”进行口腔检查时,她的口腔黏膜色泽如常,未见任何溃疡或红肿。

然而李女士的痛苦实实在在,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无法平息口中那团无名之火——她正是灼口综合征的典型患者

这种无形的痛苦困扰着全球约3%-5%的中老年人,甚至在压力大的青少年和青壮年中悄然出现,其中50至70岁女性患者占比高达90%左右,提示更年期后雌激素骤降可能是重要诱因。

复杂交织的病因

1.激素变化: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陡降是重要因素。

2.神经感知异常:痛觉传导神经可能异常敏感,放大轻微刺激。

3.局部刺激:过度伸舌、咬牙、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牙膏、含酒精漱口水等可诱发或加重。

4.营养代谢因素:缺乏B族维生素(B1,B2,B6,B12)、叶酸、铁、锌,或存在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

5.心理压力:长期焦虑、抑郁、高压状态(尤其在年轻人群中)显著降低疼痛阈值,形成“疼痛-焦虑-压力”恶性循环。

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

1.消除局部刺激

调磨锐利牙尖、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完善牙周基础治疗等。

避免过度伸舌自检,减少对疾病的过度关注;戒除咬颊、咬舌、紧咬牙等。

避免自行用药、滥用抗生素等,停用刺激性口腔护理产品。

2.改善生活习惯

积极调整心态,乐观面对生活。

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瓜果蔬菜。

调整睡眠和作息,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多培养兴趣爱好,多参加文娱活动,既分散注意力,舒缓了情绪,又锻炼了身体。

3.药物治疗

局部封闭:通过应用VitB12+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主诉部位相关神经阻滞封闭,可缓解不适症状。注意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操作。

口服药物:补充雌激素、碳酸氢钠含漱液、谷维素、维生素B2、维生素E、甲钴胺等。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重要提示:诊断灼口综合征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过程,必须由口腔黏膜专科医生详细检查,排除口腔溃疡、扁平苔藓、念珠菌病、贫血、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副作用等器质性疾病后,方能确诊。通过积极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与自我调适,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找到与这“无形之火”共存的平静,重获生活安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彭钧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彭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