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揪心的消息冲上热搜:一名5岁女童在游泳和泡温泉后,确认感染“食脑虫”,陷入昏迷状态,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炎炎夏日,正是游泳玩水的高峰期,清澈的湖水、凉爽的泳池、舒适的温泉成为人们消暑的热门选择。平静的水面下,可能潜伏着一种罕见的“隐形杀手”——“食脑虫”。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个水中“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什么是“食脑虫”?
“食脑虫”并非真正的虫子,而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最爱潜伏在25-46℃的淡水环境中:湖泊、河流、池塘、温泉,甚至在自来水管网、未消毒的游泳池也检出过,尤其夏季繁殖速度达到顶峰。虽然感染概率仅约1亿分之一,但一旦中招,可导致患者在一周内死亡,病死率高达97%!
感染途径及症状
唯一已知的感染途径是含有阿米巴的水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当人们在跳水、呛水、鼻腔冲洗等过程中,让鼻腔接触受污染的水,虫体可通过水压冲击进入鼻腔,沿嗅神经侵入大脑。
感染初期,患者通常只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烧、头痛、呕吐、疲劳、恶心以及味觉或嗅觉改变,继发症状则类似脑膜炎,包括意识模糊、颈部僵直、癫痫发作等。患者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炎,这种非特异性症状使得早期诊断极其困难,因此该疾病的诊断,除了直接依赖于脑脊液检查,患者的“淡水暴露史”也至关重要。
保命关键:预防与应急指南
预防关键早发现、早治疗。
野泳需警惕:尽量避免在野外温泉、淡水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潜水或跳水。玩水时让头部应保持在水面以上,减少呛水风险。
选择正规场所:选择水质合格、循环消毒的正规温泉/泳池。
佩戴专业鼻夹:游泳、戏水时,务必佩戴鼻夹,这是最直接有效的物理屏障。
洗鼻用灭菌水:玩水后清洗鼻腔预防感染,不使用自来水等未经灭菌的水冲洗鼻腔;洗鼻应使用煮沸冷却水或生理盐水。
应急指南:接触水体后1-2周内出现持续头痛、高热,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淡水暴露史」,争取黄金24小时诊断期。
专家提醒:理性看待,不必过度恐慌
面对“食脑虫”,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风险:
极其罕见:全球年病例不足10例。
海水很安全:食脑虫无法在高盐海水,正规消毒的泳池(余氯达标)也非常安全。
健康防线: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御大多数阿米巴感染。
水是生命之源,承载着夏日的清凉与欢乐。了解“食脑虫”并非为了徒增恐惧,而是为了更智慧、更安全地亲近自然。记住这三点:戴好鼻夹、慎选水域、洗鼻用对水。做好这些简单的防护,足以让我们远离水中隐形杀手的威胁。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