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生活,守望银龄人生。为深入实施“银龄科普”行动,构建“线下为主、线上补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银龄科普宣传体系,提升老年人科学素养和数字技能,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社会的变化,泉州市科协联合泉州开放大学、泉州广播电视台推出《老年生活馆》栏目。
本期银龄科普看点:
小伤口暗藏大风险 破伤风莫忽视 伤口被锈铁扎了要打破伤风针,这个知识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却并未真正重视。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扎伤刺伤在所难免,这些“小伤”看似不严重,却可能因破伤风带来致命伤害。
前不久,市民颜大爷因左小腿外伤后致皮肤伤口化脓,到医院就诊。几天后,颜大爷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僵硬、颈项强直,苦笑面容、刺激抽搐等症状。经过医生详细诊查,明确颜大爷重症破伤风感染。
经过医护人员1个多月的救治和精心护理,颜大爷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破伤风的症状缓解,现已转入普通病房。破伤风感染潜伏期多数为3~21天,极少病例可长至半年以上,如果不进行医疗干预,病死率接近100%。
破伤风是厌氧杆菌,在无氧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容易生长。特别提醒大家,损伤重、小而深的伤口更容易发生破伤风感染。
破伤风是与外伤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尤其是开放性外伤者,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更高,因此,外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手段。
夜里腿抽筋怎么办 很多老年人把夜间睡眠时突然发作的腿抽筋,当作骨质疏松的症状。那么,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腿抽筋在医学上称为腓肠肌痉挛,是指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的小腿肌肉不自主、无征兆的过度收缩。发作时,患者肌肉呈压榨样收缩,疼痛难忍,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逐渐缓解,可残留局部痛感。
老年人易发生腿抽筋的主要原因是下肢动脉硬化,下肢血液供应减少,加上夜间睡眠时下肢受凉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腿部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小腿肌肉不自主地突然收缩。
老年人夜间易发生腿抽筋还与其夜间血钙水平较低有关。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夜间血钙水平较低,肌肉容易兴奋,进而出现痉挛。
那么,应该如何科学预防腿抽筋呢?——
第一,睡觉时做好下肢保暖。在寒冷的季节,被褥应宽大一些,冬季可以垫上较厚的棉花垫。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并适当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夜间腿抽筋的发生。
第二,多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缺钙的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用钙片。不少老年朋友习惯在早上服用钙片,实际上,晚餐时服用钙片或许更合适,这样有助改善老年人夜间入睡后的低钙血症。
第三,积极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不但会诱发血管硬化、血管收缩,而且会影响机体对钙的吸收。
第四,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打太极拳等,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第五,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科学管理自身疾病,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规律服药,积极防治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疾病。
如果出现腿抽筋,如何应对?——
老年人如果出现腿抽筋,可立即坐起,把腿伸直,然后用双手用力把脚尖往后扳,坚持数秒,常可见效。另外,老年人也可立即离床下地走动,或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脚后跟,并用力上下揉搓痉挛的肌肉,这些方法均有助于缓解腿抽筋。
一般来说,夜间偶尔发生腿抽筋,对健康危害不大。但是,如果经过上述处理,腿抽筋仍然反复发作,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以排除低钙血症、脑卒中、癫痫等疾病。
来源: 福建省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