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是旅行高峰期,却也暗藏肠胃健康风险。高温促使细菌加速繁殖,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生冷饮食刺激胃肠黏膜,加上旅途疲劳降低免疫力,旅行者腹泻成为头号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旅行者腹泻发生率高达30%-70%。更需警惕的是,腹泻引发的脱水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尤其对儿童和老人风险倍增。科学准备肠胃药,不仅能快速缓解不适,更是保障旅途安全的关键防线。

1. 口服补液盐III (ORS):脱水的“黄金救星”

腹泻最大的风险是脱水及电解质,钠、钾等,丢失。口服补液盐III如博叶,是WHO推荐的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方案。其核心优势在于:

科学配比:含精确比例的葡萄糖、钠、钾、氯化物和柠檬酸盐。葡萄糖能协同钠促进肠道水分吸收,钠-葡萄糖共转运机制,远优于单纯喝水或运动饮料。

快速有效: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状态,防止病情恶化。研究证实,ORS能显著降低腹泻相关死亡率。

使用关键:按说明书要求,通常一包冲调250ml温水,少量多次服用。只要腹泻存在,就应持续补充,直至尿量恢复正常。儿童、老人尤需重视。

2. 蒙脱石散:病菌毒素的“强力吸附剂”

蒙脱石散如思密达是一种天然矿物微粒制剂,作用机制独特:

物理吸附:如同“磁铁”,在肠道内吸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减少其对肠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保护屏障:覆盖在受损的肠黏膜上,形成保护层,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腹痛和腹泻。

安全温和:不被人体吸收,仅作用于肠道,不良反应极少,是儿童、孕妇遵医嘱较安全的选择。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1-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吸收。

3. 益生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帮手”

腹泻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特定益生菌株有助于恢复微生态:

针对性选择:布拉酵母菌,如亿活是被多项研究,如Cochrane系统评价证实对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旅行者腹泻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效的菌株。

辅助作用: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株可能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辅助作用,但治疗急性腹泻证据不如布拉酵母菌充分。

注意区分:酸奶、饮料中益生菌含量和活性通常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选择药品级或高浓度特定菌株补充剂更可靠。

4. 抗生素处方药!:细菌感染的“精准武器核心原则:必须遵医嘱!

适用情况:仅针对中重度细菌性腹泻如频繁水样便、血便、高热、严重腹痛,或免疫低下人群。病毒性腹泻、轻症细菌性腹泻通常无需抗生素。

常用选择:医生可能根据目的地常见病菌如东南亚地区常考虑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或阿奇霉素开具处方。

风险警示:滥用抗生素会扰乱菌群、诱发耐药性、掩盖病情,甚至引发难治的伪膜性肠炎。切勿自行购买或随意服用!

结束语:备药有道,旅途无忧

一份科学的夏季旅行肠胃药箱应包含:口服补液盐III对抗脱水基石、蒙脱石散吸附病原缓解症状、特定益生菌如布拉酵母菌,辅助恢复菌群。抗生素是处方药,务必在医生明确诊断细菌感染后凭处方使用。

关键建议:

预防优先: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饮用瓶装水/煮沸水、避免生食/街头可疑冷饮、食物彻底加热。

及时补液:腹泻开始即服用ORS,防止脱水。

识别重症: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腹痛、脱水无尿、意识模糊,立即就医!

咨询医生:出行前,尤其前往高风险地区或带老人小孩时,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备药方案。

数据支撑来源:

1. WHO. 《腹泻治疗:医生和高年资卫生工作者手册》.

2. CDC. 《旅行者健康:旅行者腹泻》.

3. UpToDate临床顾问. 《成人急性腹泻的诊治》、《儿童急性腹泻的诊治》.

4.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20; 益生菌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相关评价.

5. International Probiotics Association (IPA). 益生菌科学与应用指南.

来源: 科普医卫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