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43岁,近两年她发现自己的月经量越来越大,经期也拖得很长,她把这归咎于“年纪大了,更年期快到了”,没太在意。随之而来的,是她越来越明显感觉的疲惫感,讲台站不到10分钟就心慌气短、喘不上气,必须停下来大口呼吸;批改作业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脸色也苍白得吓人。直到学校体检,她的血常规结果让医生震惊——血红蛋白(血色素)仅41g/L(正常成年女性为110g/L-150g/L),这意味着她的血液携氧能力,不到正常人的三分之一。
一、马老师的身体在经历什么?
1.根源在妇科:长期、大量的月经失血(月经过多),是贫血的元凶。常见病因包括子宫肌瘤、腺肌症、内膜息肉或内分泌失调。每次月经都在悄然“偷走”她宝贵的血液和铁。
2.身体严重“缺氧窒息”,心脏超负荷:为补偿携氧不足,心脏疯狂跳动泵血,导致心慌气短,长期如此可致心衰。大脑“断粮”:脑细胞缺氧引发头晕、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全身“能量枯竭”:肌肉缺氧导致极度疲乏、无力,站立都成负担。
二、“硬熬”的危险性被严重低估
1.生命随时亮红灯:血红蛋白41g/L属重度贫血。一次小感冒、情绪激动或稍剧烈活动,都可能诱发心衰、晕厥甚至休克,讲台上晕倒绝非危言耸听。
2.掩盖重大疾病:持续月经过多,本身就是妇科疾病的警报。硬撑不就医,会延误查找病因(如肌瘤、腺肌症甚至内膜病变)的最佳时机。
3.免疫力“破防”:严重贫血使抵抗力极脆弱,普通感染易变重症。
三、马老师的治疗之路(关键步骤)
1.立即停止工作!首要任务是快速纠正缺氧,保护心脑。马老师随即被立刻安排住院输血治疗,这是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
2.妇科“破案”:生命体征稳定后,妇科检查(含超声)明确了月经过多的病因。
四、给所有“马老师”的警示与行动指南
1.重视异常月经信号:月经量明显增多(如卫生巾1小时-2小时湿透、大量血块等)、经期延长(>7天)或周期紊乱,绝不是“正常”或“体虚”,这是身体呼救!必须尽快看妇科!
2.认清贫血症状,别当“职业病”:持续加重的乏力、头晕、心慌气短(活动后尤甚)、面色口唇苍白、注意力不集中、畏寒等,都是贫血典型表现!别归咎于“累的”“老师通病”或“亚健康”。
3.血色素低于60g/L是极高危,必须立即就医!低于80g/L也应高度重视,立即休息就医。马老师的41g/L,是在鬼门关前徘徊。
4.治疗贫血,休息与治本同等重要:充分休息是基础。同时,必须找到并治疗贫血根源(尤其是妇科原因),否则会反复。
5.寻求支持,健康优先:坦诚沟通健康状况。暂时放下工作,是为未来更好工作。
马老师的经历,是一次惊险的健康警示。她带病硬熬,将自己置于巨大风险。女性朋友们,尤其面临月经问题和高压工作,请务必倾听身体信号。异常出血、持续疲惫、莫名苍白心慌,都不是小事。别再“熬一熬”“挺一挺”,及早就医,是对自己、对家人、对事业真正的负责。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陈丽芬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