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多岁的王先生(化名)因突发严重头晕、眼前发黑、全身无力,差点晕倒,被紧急送至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邢玉亭主治医师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如纸,眼睑及甲床毫无血色,经紧急化验确诊为重度缺铁性贫血!追问病史,王先生因痔疮长期慢性便血一直未重视,最终才酿成危局。

一、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血液是人体的“生命运输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负责运氧气。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铁储备消耗过多(如慢性失血)或补充不足(摄入少、吸收差),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力下降,导致全身器官组织“缺氧”,引发贫血。

二、哪些原因会导致“铁”的流失与缺乏?

**1.铁需求增加但摄入不足:**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女性对铁的需求激增,饮食不足易贫血。

**2.铁吸收障碍:**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胃肠炎、克罗恩病等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痔疮、胃肠道息肉、肿瘤等引起的慢性出血;寄生虫感染(如钩虫)、长期服阿司匹林等。

三、缺铁性贫血导致身体“缺氧”有哪些症状?

**1.周身疲惫:**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浑身乏力、没精神,活动后更严重,休息后也无法缓解。

**2.面色苍白:**皮肤、眼睑内侧、口唇和指甲苍白。

**3.大脑罢工:**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耳鸣、眼前发黑。

**4.心脏超负荷:**活动后心悸、气短,严重时安静时也会感觉心跳加快、胸闷。

**5.其他:**异食癖(如想吃泥土、冰块)、匙状甲、脱发、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等。

四、缺铁性贫血如何治疗?核心:标本兼治!

1.治“标”——紧急救命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60g/L)或危及生命症状(心衰、晕厥)时,需立即输注红细胞,快速提升血液携氧能力,挽救生命。但输血仅为应急,不治本。

2.治“本”——补充铁剂

口服铁剂:这是首选且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建议空腹服用(胃肠不适可餐后),搭配维生素C可促进吸收,避免与影响吸收的钙片、牛奶、茶、咖啡同服。

静脉铁剂:适用于口服无效或不耐受、吸收障碍(胃切除、严重肠病)、需快速补铁(如重度贫血孕妇)、透析患者。起效快,规避胃肠反应,但需警惕过敏。

3.溯“源”——去除病因

必须治疗原发病!如调理月经、治溃疡/痔疮(药物或手术)、改善饮食。成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贫血需进行胃肠镜检查,重点排查消化道肿瘤等隐匿出血。

五、科学“补铁”小技巧

**1.优选“血红素铁”:**吸收率高,主要存在于红肉(牛羊肉)、动物血、动物肝脏(猪肝、鸡肝,高血脂者需适量并咨询医生)。

**2.提高吸收小窍门:**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甜椒、西兰花、猕猴桃、橙子)促进植物来源的非血红素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牛奶等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服。

**3.利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酱油、铁强化面粉等。

**4.常见误区:**红枣、红糖、蛋黄、铁锅炒菜这些方式的铁吸收量少,不可依赖。

5.饮食是预防和改善缺铁的重要手段,不能代药物治疗。

六、缺铁性贫血的中医论治

中医属“虚劳”、“萎黄”、“血虚”,核心病机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虫积、失血致气血生化不足。治疗以健脾益气、养血生血为主,常用八珍汤、归脾汤。亦可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调理脾胃。

专家提醒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缺铁性贫血可防可治,关键在早发现、早干预、除病根!治疗要规范,合理中医调理,改善状态,促进康复。若出现头晕、乏力感明显且活动后加重,安静时有胸闷、心悸、气短,甚至出现眼前发黑、耳鸣、晕厥,请立即前往急诊就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邢玉亭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邢玉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