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新生命的降临,本应满是喜悦,然而部分妈妈却不幸陷入产后抑郁的困境。34 岁的王女士,在生育二胎后睡眠变差,从眠浅易醒发展为入睡困难。白天精神高度紧张,听到孩子哭声就急忙喂奶,还总担心孩子不舒服。

她心烦意乱、胡思乱想,一想到家庭琐事就烦躁不开心,脑海中尽是不好的事,常发呆,与孩子交流也心不在焉。随后出现手脚发麻、全身有电流经过感等躯体不适,无法胜任照顾孩子的工作。

她变得敏感多疑且悲观,觉得自己无用,还误解婆婆和家人的举动。对未来担忧,时常哭泣,甚至有自杀念头。就诊后被诊断为“产后抑郁”,经系统治疗后康复,一家重获幸福。

一、什么是产后抑郁?

江永县人民医院专家介绍,产后抑郁症通常发病于产后的4周内。约50%~80%的女性在产后1—5天会经历轻度的适应问题,在这几天中,新妈妈会容易哭泣,感到异常疲倦及有短暂的情绪不稳定,大多数症状会很快消失。但持续的症状加重,就要考虑“产后抑郁”了,严重者自责自罪,出现消极自杀甚至有伤害婴儿的危险。

二、产后抑郁的原因

产后抑郁是女性生产后,由于性激素大幅度波动、心理面临巨大转变、社会角色也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引发了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三、产后抑郁的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程度轻的做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没有愉快感,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也觉得乏味,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程度严重者悲观绝望,痛不欲生,度日如年,觉得活着没意思。

2、思维迟缓

思维变慢,反应迟钝,像生锈的机器,运转艰难。表现为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变慢,回答问题困难,病情严重者无法正常交流。

3、意志活动减退

行为缓慢,被动懒散,不想做事,不愿外出,不愿与周围人交往,回避社交,常一人独居,闭门不出,疏远他人。严重时表现为“抑郁性木僵”:不语、不动、不食,大小便和个人卫生都不顾。

4、躯体症状

主要有失眠、乏力、食欲差、体重明显下降、性欲减退、闭经、多处身体不适感等。

四、产后抑郁的治疗

若发现宝妈出现了产后抑郁的症状,应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就诊。与医生、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交谈。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宝妈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她们走出情绪的阴霾。

1. 调整心理。在生产完孩子后,家庭当中的每个成员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健康。丈夫以及家人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多关注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多与产妇沟通,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2. 锻炼。产后抑郁症在出现后,女性应当多下地活动,经常运动不仅能够调整产妇的体质,也能够使产妇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发泄情绪,从而缓解产后抑郁症。产妇不要做剧烈运动,应当多做轻微的有氧运动。

3. 调整睡眠。产妇身体特别虚弱,又需要照顾孩子,经常会出现失眠,而失眠就会导致神经衰弱,从而引发产后抑郁症,女性在出现了产后抑郁症后,应当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每天保持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只要睡眠调整好了,产后抑郁症也会逐渐的消失。

4. 看心理医生。产后抑郁症特别严重,会严重影响到产妇的心理健康,会使产妇出现自杀的倾向,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应当及时的看心理医生,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产妇不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也要调整好日常的饮食,多吃一些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提升自己的身体体质和奶水质量,产妇一定要放平心态,碰到到任何的事情不要焦虑、抑郁,要多与家人沟通,多照顾自己的孩子,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样就能够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江永县人民医院 林红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江永县人民医院 林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