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长期痛风的“独特产物”,可以发生在关节、耳廓、手指等多个部位,表现为黄白色硬结或肿块。痛风石的出现,不仅是尿酸长期失控的“报警信号”,还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皮肤破溃、神经压迫等危害,让痛风进入慢性炎症阶段。

那么,痛风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痛风患者又该如何预防痛风石生成,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告诉你答案!当我们体内的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就会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中沉积,形成坚硬的结晶,这就是痛风石。而高尿酸的形成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饮食中摄入过多的嘌呤、长期饮酒、缺乏运动等。

科普时间

痛风石好发哪些关节?

**1.足部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这是痛风最常累及的部位,此处出现痛风石较为常见。

**2.踝关节:**可在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

**3.膝关节:**由于膝关节活动度较大,且承受的压力较重,也容易有痛风石沉积。

**4.手指关节:**包括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

**5.腕关节:**也是痛风石可能出现的部位之一。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科学干预

1.药物治疗

降尿酸药物(如非布司他、别嘌醇)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配合止痛抗炎药缓解急性发作。

2.手术清除

针对体积大、影响功能或反复感染的结石,可通过微创手术或关节镜清理。痛风结石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科学管理尿酸、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将“沉默的石头”扼杀在摇篮中。

痛风石如何预防呢?

1.控制血尿酸水平

这是预防痛风石形成的关键。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并定期监测血尿酸,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通常建议低于360μmol/L,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建议低于300μmol/L)。

2.饮食调整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如贝类、虾类、蟹类等)、肉汤等;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减少高果糖饮料的摄入。

3.增加水分摄入

保证每日足量饮水量,建议在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

4.控制体重

肥胖或超重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6.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7.定期体检

监测血尿酸、肾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8.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增加痛风石形成的风险。

痛风石虽小,但其危害却不容小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调整生活方式,远离痛风石的困扰。同时,也别忘了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让更多的人了解痛风石,共同追求健康的生活。记得,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珍惜健康,从每一天开始!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刘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刘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