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赋能青年,让他们能够在公平且充满希望的世界中创建自己想要的家庭”。中国主题确定为“婚育幸福起点 爱与支持相伴”。**
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1989年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建议国际社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随后在1990年,联合国正式决定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旨在聚焦至关重要的全球人口问题。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婚育成为众多青年关注的焦点,而一个健康、幸福的家庭,往往始于科学的孕前保健和良好的生育健康规划,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小家庭的美满,更是社会人口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
哪些人群需要孕前保健?
**计划怀孕的夫妻:**无论身体是否健康,只要计划怀孕,都应进行孕前保健,提前发现潜在隐患并干预,避免孕期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
**慢性疾病患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女性,孕期身体负担会陡然加重。孕前保健可调整病情,优化治疗方案,降低风险。
**携带家族遗传病史者:**若家族中有地中海贫血、血友病、遗传性耳聋等遗传病,夫妇双方务必通过孕前遗传咨询和相关检查,精准评估胎儿的患病风险。
**历经不良孕产史者:**曾有不良孕产情况的夫妇,孕前保健是查明原因的关键途径,可降低再次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几率。
**高龄备孕夫妇:**女性35岁后卵巢功能衰退,男性40岁后精子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孕前保健能帮助他们了解生育力状况,做好准备。
**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合理、缺乏运动的夫妇,其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生殖细胞质量。研究显示,吸烟会增加男性精子畸形率,酗酒可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排卵异常。这类人群需通过孕前保健,在医生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育质量。
何时开启孕前保健?
一般来说,建议计划怀孕的夫妇提前3-6个月全身心投入到孕前保健中。而如果女方年龄超过35岁,属于大龄孕妇范畴,建议提前6个月甚至1年开始进行孕前保健。这期间,夫妻双方能有充足时间调整身心状态,全面排查并妥善处理影响生育及胎儿健康的潜在问题,以最佳“备战”状态迎接新生命。
孕前健康检查有哪些项目?
孕前高危因素评估:
1.了解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职业及工作环境,排查潜在健康风险。
2.梳理既往病史、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明确不宜妊娠或需孕期进行产前诊断的情况,并及时告知夫妇。
3.详细询问妊娠史,即是否有不良孕产史(如流产、胎儿畸形等)并分析原因;若为瘢痕子宫,需提醒备孕时排查瘢痕妊娠风险。
基础体格检查:
全面体格检查,测量血压、脉搏,计算体重指数(BMI),妇科检查。
女性孕前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ABO+RH 血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乙肝、梅毒、艾滋、丙肝、TORCH 筛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甲状腺功能、妇科超声、心电图等。
男性孕前检查项目:
血尿常规、血型、肝肾功能、乙肝、梅毒、艾滋、精液常规等。
遗传相关检查:
地中海贫血、耳聋基因筛查。
孕前保健常见问题
1.我和爱人身体看起来很健康,还需要做孕前检查吗?
答:非常有必要。一些疾病如隐性遗传病、病毒感染可能毫无症状,但会严重影响生育和胎儿健康,孕前检查能及时揪出这些潜在“隐患”。
2.男性也需要进行孕前保健吗?
答:男性需要进行孕前保健。男性精子质量对胚胎和胎儿健康至关重要,如精子活力低、数量少、形态异常可能导致女方受孕困难、胚胎停育、胎儿畸形。男性需戒烟戒酒、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等,提高生育能力。
3.备孕期间生病了,可以吃药吗?
答:备孕期间用药需格外谨慎。若需服药,务必告知医生备孕计划,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或调整用药方案,切不可自行盲目服药。
4.如果错过了最佳孕前保健时间,发现怀孕后该怎么办?
若错过最佳孕前保健时间,发现怀孕后,应及时到医院建立孕期保健档案,按医嘱进行孕期检查和保健。孕期医生会密切监测胎儿发育和孕妇身体状况,及时处理问题,保障母婴健康。
孕前保健是一场充满爱与责任的“筹备战”。在这个世界人口日,希望每一对怀揣新生命期待的夫妇,都能重视孕前保健,以科学为指引,用爱与耐心精心筹备,迎接新生命的美好降临,开启充满希望与幸福的家庭新旅程。
来源: 精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