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不仅能提升自信,还能避免许多口腔问题。然而,面对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口腔用品,很多人往往陷入选择困难。

究竟什么样的牙膏和牙刷最适合自己?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漱口水和牙线?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杨昭霞将从口腔保健的角度教你如何挑选,让口腔护理更高效。

1、牙刷按适用人群可分为成人牙刷和儿童牙刷,此外还有电动牙刷可供选择。

(一)成人牙刷

1.刷毛:硬毛牙刷清洁效果更好,但它对牙齿的磨损作用也较大;软毛牙刷能进入龈缘以下和牙齿邻面间隙去除菌斑,但它对较厚的菌斑去除能力有限。推荐选择软毛牙刷。刷毛不能太密,要便于清洗。刷毛也不能过于稀疏,会影响清洁效率。

2.刷头:刷头不可太大,尽可能选择刷头偏小的牙刷,以便于清洁牙列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远端后牙的远中面。

3.刷柄:对于刷柄而言,方便持握就行,最好能有防滑的橡胶。

(二)儿童牙刷

2~4岁的小朋友可以选一把卡通图案的牙刷,小头软毛,既好玩又能刷干净。5-7岁小朋友开始长第一颗恒磨牙,要选刷毛末端稍长的牙刷,才能做好清洁。8岁以上儿童使用交叉刷毛和末端动力刷毛的牙刷才能刷得更干净。

(三)电动牙刷

大家挑选电动牙刷时,应选择软毛刷头,刷头形状尽量贴合牙面,牙刷运动模式最好是接近水平振动的方式。在电动牙刷振动模式打开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像用手动牙刷那样用力地刷牙,否则会对牙齿及周围牙龈造成损伤。

2、牙膏是辅助刷牙的一种制剂,可增强刷牙的摩擦力,帮助去除食物残渣、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或减轻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

第一,含氟牙膏。主要用于防龋,但不适用于本身饮水含氟量高的地区人群使用。含氟牙膏的使用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分段进行选择:3岁以下会吞咽不会吐水的儿童应选择不含氟的牙膏;3至6岁会吐水儿童用量约豌豆大小;6岁以上儿童用量可以进一步增加到直径1厘米大小。

第二,抗过敏牙膏。抗过敏牙膏配方中含有的抗过敏成分,包括氯化锶和硝酸钾,对牙齿磨损、牙龈萎缩、牙根暴露,遇冷热酸甜等牙齿敏感所引起的牙齿酸痛有一定缓解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第三,中草药牙膏。这是一种添加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制剂配方的牙膏,添加的中药包括田七、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止血功能。但有一些药物尚缺乏可靠的药效鉴定和临床观察,药理作用也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四,氯己定牙膏。氯己定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口腔保健,是目前在减少牙菌斑和防治牙龈炎中最有效的制剂。氯已定常用于牙周病和龋病的预防,但其不足之处是长期使用可使牙齿变色,并且有耐药性的可能。

第五,美白牙膏。美白牙膏的成分中含有一些氧化剂、酵素或大颗粒填料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让人通过刷牙摩擦去除牙齿表面附着的一些色素来达到美白牙齿的效果。但部分患者的牙齿颜色存在内源性着色的问题,例如四环素牙、氟斑牙等,使用美白牙膏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类患者应该寻求口腔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牙齿的美学修复解决牙齿的颜色问题。

3、牙线是口腔护理中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工具。据统计,刷牙只能清洁60%的牙面,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必须依靠牙线才能彻底清除。正确使用牙线不会让牙缝变大,也不会导致牙齿松动。

从形态上区分,牙线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卷轴牙线、手柄式牙线和水牙线(也叫冲牙器)。

轴式牙线的优点是每一段都是新的,不会重复利用,但是对于初学者难以掌握、不易使用。手柄式牙线即为牙线棒,容易操作,但是会出现重复使用的情况,需要把上一次剔出的牙垢清理后方可继续使用。水牙线相较于传统牙线能有效清除牙面难以达到的近端区域的牙菌斑但是不能清洁到牙齿之间的接触面,适用于手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的人群,如疾病后生理功能下降、儿童、老年人等。

4、漱口水作为日常口腔护理的重要一环,能帮助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角落,减少细菌滋生、清新口气。漱口水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治疗型(医用型)和保健型(清洁性)。

• 治疗型漱口水。治疗型漱口水含氯己定、硼砂等抗菌成分,能抑制口腔有害细菌生长,辅助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等特定口腔炎症,属于处方类漱口水,需要由医生开具处方,在药店或医院购买,使用方法要谨遵医嘱。应避免长期使用,否则可能导致口腔正常菌群失调。

• 保健型漱口水。也称为清洁性漱口水,在超市即可购买。通过添加薄荷、柠檬等香料,去除口腔异味,吃完重口味食物后使用可快速除味。部分产品含氟化物,可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有助于预防龋齿。儿童需选择儿童专用漱口水,防止摄入过量氟化物。对酒精等成分过敏者,在选择保健型漱口水时需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免过敏反应。

选择合适的牙膏和牙刷是口腔健康的第一步。软毛小头牙刷搭配含氟牙膏是大多数人的理想选择,而特殊口腔问题(如敏感、牙周炎)可针对性使用功效型牙膏。记住,漱口水漱口不能代替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定期口腔检查同样重要,只有全方位护理,才能让牙齿长久健康!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口腔科 赵蕾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