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作为致盲性眼病,其核心病理机制是晶状体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进行性下降。据国际眼科临床研究数据,目前尚无药物能够逆转已发生的晶状体混浊。约30%患者因对眼部手术的认知偏差而延误治疗,其中对传统手术器械操作的误解是主要心理障碍之一。
临床案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一位50岁女性患者,自幼患有高度近视(双眼屈光度超-20.00D),近年因并发性白内障导致视力持续下降。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该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恢复基础视力,更期望获得清晰的远近视觉及良好的色觉感知,以满足上网、旅游等日常活动需求。这一案例折射出当前白内障治疗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型的临床趋势。
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与传统术式的差异
飞秒激光属于近红外脉冲激光(脉宽达飞秒量级),其短脉冲特性可减少组织切割时的热效应扩散,从而提升切割精度,适用于对操作精度要求较高的眼科手术。该技术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以下关键步骤的自动化:
(一)自动化操作流程
由计算机控制激光能量输出与作用路径,替代传统手术中需人工完成的:
角膜切口制作(采用三平面隧道设计)
连续环形撕囊(CCC)
晶状体核预劈裂
(二)手术步骤对比
1. 切口制作
传统术式:手工操作,切口平整度存在差异
飞秒激光辅助术:定位精度较高,三平面切口设计
2. 撕囊质量
传统术式:手工器械操作,囊口形状规则性有限
飞秒激光辅助术:激光预成型,囊口大小可控且居中
3. 劈核方式
传统术式:依赖超声能量震碎晶状体核
飞秒激光辅助术:激光预劈核,降低超声能量需求
(三)技术特性总结
1. 精确性:激光定位可减少人工操作偏差
2. 微创性:热效应扩散范围较小,降低角膜内皮损伤风险
3. 规范性:自动化流程有助于减少术中并发症
4. 可预测性:数字化控制使手术效果更符合术前规划
人人都适合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吗?
飞秒激光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但其适用范围较广,多数白内障患者可考虑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尤其在复杂或特殊类型白内障的处理中,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特点。例如,对于精神紧张、配合度欠佳的患者;计划植入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患者;以及存在高度近视眼、独眼、合并糖尿病或青光眼等情况的复杂白内障患者,该技术可提供相应的辅助作用。
“飞白”能更好解决诸多白内障疑难杂症
在一些白内障疑难情况的处理中,飞秒激光可发挥一定的技术优势:
1.针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尤其眼轴超过24毫米的轴性高度近视),因眼轴长、前房深、晶体囊袋及悬韧带松弛等特点,人工操作中对撕囊直径的判断难度较大,而飞秒激光可在撕囊的居中性和直径控制上实现精准操作。
2.糖尿病患者眼部基础条件相对特殊,对手术刺激的敏感性较高,术后伤口愈合进程较慢。飞秒激光辅助的切割操作可降低晶状体核硬度,从而缩短后续超声乳化的时间,减少累积释放的能量,有助于保护眼组织,为术后恢复提供条件。
3.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该技术可减少超声乳化的有效操作时间和能量使用,有助于减轻术后早期角膜水肿,降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发生概率。
4.在浅前房、全白白内障等人工操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中,飞秒激光的应用可体现出一定优势。
5.对于马凡综合征等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的原位晶状体前囊切开及激光劈核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悬韧带的术源性损伤。
6.针对角膜穿通伤导致晶状体前囊膜破裂或眼部钝挫伤引起晶状体全混浊的情况,飞秒激光可实现重复性撕囊,有助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科普来源: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株洲爱尔眼科医院 李婷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