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庆雯 海南医科大学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海南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委员

金俊熙 海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审核:韩 平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目前,痛风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痛风发病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它犹如“发病的土壤”,为痛风这颗“种子”的萌发创造了可能性。

调查数据[1]显示,截止至2023年,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高达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6.4%,且预计未来几年呈持续上升趋势。痛风曾被称为“富贵病”,由过量进食海鲜、酒、肉等高嘌呤食物及自身代谢功能减弱导致的尿酸升高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

在中医视角下,祖国医学将痛风划分为“脚气”“痹症”等范畴。文献《格致余论·痛风论》记载:“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同时指出该病会引发“历节肿痛、酸疼不歇,疼痛彻骨如虎之啮”等典型证候表现[2]。该病在古代多见于养尊处优者,往往因其喜食肥甘厚味而不好运动所致;但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增长及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多元化,痛风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富裕阶层,年轻人、普通人群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成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高尿酸血症可以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此病的发生发展成为亟待处理的问题。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中医对痛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其中,主要的观点为痛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主水,如果肝肾亏虚,肾气不固,无力运化水液,造成机体排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尿酸等代谢物无力被排出人体,蓄积在体内形成痛风。其次,部分医家认为过食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脾虚生湿生痰,同时气血运行无力,痰瘀互结,痹阻经络,引发关节疼痛,而且痰饮淤而化热,热盛伤及阴液,引起红肿热痛。最后,还有医家认为外感六淫之邪、情志内伤、过度劳损等因素皆可能损伤机体,阻滞气血经络,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痛风。

中医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将痛风主要分为4种证型:实证包括风寒湿证、湿热蕴结证、痰瘀痹阻证;虚证包括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3]。不同证型临床表现也不同。例如,肝肾阴虚证会出现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情况,而湿热蕴结证则会有发热咽干、恶心乏力等典型症状。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在临床上会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手段。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历代医家会根据不同病因病机的证候类型来通过方剂、针灸进行治疗。目前,已有医家在临床上采用健脾泻肝清痛汤、清热利湿汤加减来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效果显著。针对其他证型也有医家使用不同的方剂来治疗,如蠲痹历节清方治疗风寒湿型痹痛、化痰泄浊逐瘀汤治疗痰瘀痹阻证等。除中药内服以外,中医还通过中药外敷、中药熏洗、针灸、耳穴等方式治疗痛风,其中,针刺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主要通过运用针刺手法,刺激患者腧穴,来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常见手法有毫针、火针、电针等刺激三阴穴、阿是穴等,以肾、脾、胃、肝经为主[4]。

对于痛风发作的防治措施,中西医观点不谋而合,重点在于日常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豆类、肉类补充营养。同时要谨慎并减少食用海鲜、喝啤酒等高嘌呤饮食行为,尤其注意控制高果糖食物的摄入[5]。另外,要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毫升的饮用水来保证尿酸的排泄正常。除饮食外,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也尤为重要,不仅能有效减轻高尿酸血症的症状,而且能增强心、肾血管功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即可,每周保持3~5次的运动强度为宜。

参考文献:

牛相钧,葛旭红,苗鑫蕾,等.新型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与高尿酸血症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20):3818-3823+3828.

[2]张少春.中医降尿酸、防治痛风办法多[J].家庭生活指南,2024,40(8):159-160.

[3]刘永红,胡承祥,张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血清代谢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2):2149-2151.

[4]金亮,刘玉萍,檀琦.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8):148-149.

[5]王艳红.痛风患者的饮食护理[J].人人健康,2023,(36):80.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