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汽车空气动力学测试中,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是模拟流体流动的“数字显微镜”。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高精度模拟的背后,网格质量是关键——如果网格节点像“撒芝麻”般分布不均,或单元形状扭曲如“揉皱的纸团”,模拟结果可能偏差甚至失效。传统优化方法虽能“捋顺”网格,却因计算耗时成了“卡脖子”环节。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团队提出基于图神经网络(GNN)的智能网格平滑模型GMSNet,无需依赖高成本的“标准答案”网格,仅用同类模型5%的参数,就实现了比传统优化方法快13.56倍的网格平滑效率,相关成果发表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网格平滑:CFD的“隐形门槛”
网格是CFD的基础——它将连续的流体空间离散成无数小单元(如三角形、四面体),通过计算这些单元的流动特性来模拟整体。但初始生成的网格常因节点分布不均、单元形状扭曲(如“扁长三角形”),导致模拟精度下降甚至无法收敛。因此,网格平滑(调整节点位置提升质量)是CFD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传统方法分两类:一类是“快速但粗糙”的启发式方法(如拉普拉斯平滑),通过简单平均邻域节点位置调整,容易生成“负体积单元”(网格扭曲到“穿模”);另一类是“精准但慢”的优化方法,通过迭代求解优化问题提升质量,但一个节点可能需要20次迭代,效率极低。
GMSNet:给AI装上“多面手”与“安全绳”
针对这些痛点,团队设计的GMSNet有三大“杀手锏”:
第一,图神经网络“通吃”复杂网格。网格天然是图结构(节点-边连接),但传统神经网络处理不同“度数”(邻域节点数量)的网格时,需为每种度数训练独立模型。GMSNet利用图神经网络(GNN)的特性,自动提取节点邻域特征,一个模型就能处理所有度数节点,还能“无视”节点输入顺序——不管邻域节点怎么排列,结果都一样准。
第二,“移位截断”防“穿模”。网格平滑最怕生成负体积单元(相当于“网格打结”)。GMSNet引入“移位截断”策略:如果优化后的节点位置导致负体积,就逐步缩小移位幅度(比如先移1厘米,不行就移0.5厘米),直到网格恢复正常。实验显示,即使训练初期模型“手生”,也能快速纠正错误。
第三,“质量分”代替“标准答案”。传统神经网络需要大量高质量网格当“老师”,生成成本极高。GMSNet直接用网格质量指标(如三角形的长宽比)作为“分数”,通过最小化这个“分数”来训练模型。团队设计的“MetricLoss”损失函数,像“智能教练”一样稳定引导模型学习,避免训练时“分数”波动过大。
实测:效率与效果双超传统方法
在2D三角网格测试中,GMSNet表现亮眼:
- 效率:处理单个节点仅需约6.47×10⁻⁴秒,比优化方法快13.56倍;
- 效果:提升后的网格最小角度、最大角度等关键指标,与优化方法几乎持平,远超拉普拉斯、角度平滑等启发式方法;
- 泛化性:即使面对训练时没见过的圆形、翼型、管道等复杂网格,甚至人工引入的扭曲网格,GMSNet也能有效“捋顺”。
未来:让AI“懂”更多网格,助力更复杂模拟
团队表示,GMSNet目前主要针对2D三角网格,未来计划扩展到3D曲面和体网格,还可能结合边翻转、密度调整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格质量。“更高效的网格平滑,能让CFD模拟更快、更准,未来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设备设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
来源: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FI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