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盛夏,那红艳艳、酸甜可口的杨梅,是不是总能勾起你满满的口水?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把夏日的炽热都吸走了大半。在这甜蜜的诱惑背后,杨梅树却悄悄玩着一个“神秘游戏”,有时候杨梅挂满枝头,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来年稀稀拉拉?这可不是杨梅树在“耍大牌”,而是它正在经历一场两年制“历练”——也就是常说的“大小年”现象!

啥是“大小年”?杨梅树的“高光”与“低谷”

如果你是一位超级学霸,今年考试门门满分,拿奖拿到手软,这便是杨梅树的“大年”——果实累累,产量爆棚!但明年你可能因为太过劳累,或是知识储备透支,导致成绩平平,甚至挂科,这就是杨梅树的“小年”——果实稀少,甚至绝收。

在杨梅的世界里,“大年”时,树冠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压得枝条都弯了腰,一眼望去红彤彤一片,简直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而“小年”时,杨梅树虽然依旧翠绿,但枝叶间却显得有些空空荡荡,果实少了许多。究竟是何方神圣,让杨梅树如此“任性”地在高产与低产之间来回切换呢?

杨梅“大小年”的四大幕后推手!

杨梅的“大小年”,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的生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部精密的生态大戏,每个角色都扮演着关键作用。

营养失衡的无奈

杨梅树的一生,就像一个忙碌的打工人。它既要“吃饭长身体”(营养生长,长枝长叶),又要“生娃养孩子”(生殖生长,开花结果)。当遇到“大年”时,杨梅树简直是把所有的“家底”都掏了出来,将大量的养分、能量都集中供应给果实,让它们茁壮成长,变得饱满甜美。这就好比一个妈妈为了孩子,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身体被严重“透支”。结果呢?“大年”果实采摘后,杨梅树的养分储备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没有足够的力气再去为明年的花芽分化(也就是决定明年能结多少果的关键“胚胎”)做准备。身体都垮了,哪还有精力去“怀孕”呢?于是,第二年就只能是产量骤减的“小年”了。

梢果矛盾的纠结

杨梅的开花期,常常与春梢(新长出的嫩枝条)的生长期撞了个满怀。这就像是一场“抢夺大战”,养分这块“蛋糕”就那么大,到底是给“孩子”(果实)吃,还是给“自己”(新枝条)补身体呢?

在“大年”里,杨梅树的重心显然偏向了“孩子”,大量养分输送给果实,导致春梢的生长受到抑制,长得又短又弱。而在“小年”里,因为没什么“孩子”要养,多余的养分就一股脑地流向了春梢,让它们长得枝繁叶茂。而这些旺盛生长的枝条,恰恰又为下一年的“大年”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激素水平的秘密

你可能不知道,杨梅果实里的种子,可不是“省油的灯”!它们会分泌一种叫做“赤霉素”的植物激素,这个“小信使”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抑制花芽的形成。

在“大年”里,杨梅果实多如繁星,种子自然也数量庞大。这些海量的种子,就像一支庞大的“赤霉素大军”,源源不断地释放抑制信号,压制了杨梅树来年花芽的分化。这就导致了“小年”的发生。

反过来,到了“小年”,果实稀少,赤霉素的“抑制大军”也就兵力不足,花芽得以顺利分化,为下一年的“大年”积蓄了能量。这简直就是一场无声的“激素博弈”!

“老天爷的脸色”

除了杨梅树自身的“烦恼”,“老天爷的脸色”也至关重要。就像人类生活受天气影响一样,杨梅树对气候的变化也异常敏感。

如果杨梅在开花结果期间,遭遇了连续的阴雨天(影响授粉)、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冻伤花芽)、长时间的干旱(导致落花落果),甚至夏季的台风侵袭(吹落果实,损伤枝条),这些极端天气都会让杨梅树元气大伤,直接导致当年的产量锐减,形成“小年”。气候异常可能打乱大小年周期,如连续灾害会延长小年。而如果风调雨顺,杨梅树就能尽情发挥,迎来一个“大年”。

来源: 浙江省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