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深夜嘴馋,吃了点奶酪、酸奶或甜点,结果夜里却被一场诡异的梦惊醒?在梦里,你可能被追赶、从高处坠落,或者经历一连串超现实的离奇场景。醒来后满头大汗,却又说不清梦从何而来。
这样的说法其实早已流传多年,20世纪初的漫画家温瑟·麦凯(Winsor McCay)就创作了一系列以《奶酪梦魇》(Dream of the Rarebit Fiend)为主题的作品,讲述人们因为吃了奶酪吐司而陷入荒诞梦境的故事。
1905年温瑟·麦凯《奶酪梦魇》作品(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过去,这种说法多被视为无稽之谈,但最新一项由加拿大心理学家托雷·尼尔森(Tore Nielsen)团队主导的大规模研究,却揭示出背后可能确有其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那些乳糖不耐或对某些食物敏感的人,在摄入奶制品或甜食后,确实更容易做恶梦。
食物真的会“渗进”你的梦中吗?
为了探究这个食物入梦的谜团,加拿大麦克伊旺大学与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他们共收集了1082名大学生的详细问卷,涵盖睡眠习惯、梦境体验、饮食类型、进食时间、食物过敏和不耐症等多维度信息。研究者希望借此检验三个假设:特定食物是否直接影响梦境、是否通过身体不适影响梦境、是否通过改变睡眠质量间接影响梦境。
结果显示,这三种机制似乎都可能存在。首先,虽然只有5.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食物会影响梦境,但这些人普遍报告了更频繁、情绪更负面的梦,以及更高的噩梦频率和强度。在他们列举的梦境触发食物中,甜食(如蛋糕、糖果)和奶制品(如奶酪、酸奶、牛奶)位居前两位,占比分别为29.8%和20.6%。
除了梦境内容,研究还发现40%以上的参与者认为食物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具体而言,甜食、辣味食物和奶制品是被最多人认为让睡眠变差的食物,而水果、蔬菜和草本茶则被认为有助于睡眠。这种主观体验并非毫无根据。研究进一步发现,饮食不健康、晚上进食频繁的个体更容易做负面梦,尤其是在梦中体验到焦虑、追逐、坠落等情绪紧张的情节。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认为食物影响梦境的人,也更容易报告自己有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例如,他们更常出现乳糖不耐或麸质不耐的情况。而乳糖不耐,恰好是研究中与噩梦发生频率关系最显著的一个变量。
这些发现表明,并非所有人都会因为吃了奶酪而做噩梦,但对于那些存在食物敏感性的人群来说,肠胃的真实反应,很可能在你沉睡时,悄悄“改写”了梦境剧本。
乳糖不耐与噩梦:肠道如何影响你的梦?
在这项研究中,最显著的发现之一是乳糖不耐症与噩梦之间的紧密联系。研究者发现,乳糖不耐个体在摄入奶制品后更容易出现睡眠中断、梦境负面情绪增强以及噩梦加剧的情况。这一现象并非心理暗示,而是有生理机制作支撑:肠胃的不适感,可能会“渗入”大脑的梦境生成过程。
这一机制的关键是“肠—脑轴”(gut-brain axis)——一种肠道和大脑之间的双向通信网络,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途径相互影响,不仅调控消化功能,还与情绪、认知、行为甚至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知道情绪会影响肠胃,比如焦虑时容易胃痛;如今科学界越来越意识到,反过来,肠道状态也能显著影响大脑,甚至梦境内容,比如肠道信号能通过迷走神经直接传递至脑干,影响情绪和应激反应。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性地展示了:由乳糖引发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肠鸣、疼痛或胀气,可能通过神经信号干扰大脑的睡眠阶段,尤其是与梦境密切相关的快速眼动(REM)睡眠。
具体而言,研究团队运用了中介模型分析(mediation analysis),发现乳糖不耐→胃肠不适→噩梦的路径是统计显著的。胃肠不适是这条路径上的“中介因子”,在乳糖引发的身体不适与梦境中情绪波动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而且,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胃肠不适还会引发焦虑与抑郁情绪,而这些精神状态又反过来加剧梦境的负面倾向,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反馈环。
除了肠道反应之外,研究还发现进食时间也很关键。晚上吃得越晚、越多的人,更容易做噩梦。这是因为晚间进食会打乱人体的昼夜节律,推迟褪黑素释放,导致REM睡眠阶段延后或被打断。而这种REM阶段的紊乱,也会直接影响梦境的生成与记忆,让梦变得更加混乱、情绪激烈,甚至令人惊醒。
综合来看,这些发现指出,梦不仅是大脑内部的产物,也是一种全身性生理状态的反映。尤其是对乳糖不耐等特定人群来说,睡前的一块奶酪不仅仅是美食,更可能是一场“肠脑协作”的梦境试验。
结尾
也许,我们做的梦比想象中更接地气——它们会听从胃肠的抱怨,也会被宵夜的时间点牵着走。对乳糖不耐或有食物敏感的人来说,深夜那一口奶酪、那几块巧克力,确实可能在脑海里酿成黑暗又荒诞的奇遇。好消息是,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一点点饮食管理来改善梦境,要了解自己的食物敏感性,同时让最后一餐早点结束,留给肠胃足够的安静时间。
科学仍在探索食物—肠道—大脑这条隐秘的通道,但有一点已足够明确:身体和大脑从不是各自为政。下一次,当你在凌晨三点被怪梦惊醒,不妨先回想一下睡前那份点心——也许答案就藏在餐盘里。
参考文献:
[1] Nielsen, Tore, et al. "More dreams of the rarebit fiend: food sensitivity and dietary correlates of sleep and dream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6 (2025): 1544475.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褚宏伟 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杨超 博士)
审核丨邵文亚 博士、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
来源: Deno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