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儿童脾胃的食谱需遵循“温热易消化、营养均衡、少刺激”的原则,结合中医“健脾、消积、和胃”的思路,以下分**健脾基础款**、**消积化食款**、**补虚养身款**三类推荐,家长可根据孩子体质灵活搭配,一起来看看吧~
一、健脾基础款:适合日常调理,增强脾胃运化
1**、**山药莲子小米粥
食材:小米50g、山药30g(去皮切小块)、莲子10g(去芯)、红枣2颗(去核撕碎)。
做法:小米淘洗后与莲子、红枣先煮20分钟,加入山药继续煮15分钟至软烂。
功效:山药健脾益气,莲子养心安神,小米温胃,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孩子。
2、南瓜胡萝卜瘦肉粥
食材:大米40g、南瓜30g、胡萝卜20g、瘦肉20g(剁成肉末)。
做法:大米煮至半熟,加入南瓜、胡萝卜块煮10分钟,最后放肉末搅匀煮5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南瓜含果胶保护胃黏膜,胡萝卜提供维生素,瘦肉补充优质蛋白,适合挑食、营养不足的孩子。
**3、**蒸苹果泥
食材:苹果1个(选面苹果,如黄元帅)。
做法:苹果带皮洗净切块,蒸锅上汽后蒸10分钟,去皮压成泥。
功效:蒸熟的苹果性温,能收敛止泻,且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寒、腹泻的孩子(生苹果偏凉,不建议脾胃弱的孩子多吃)。
二、消积化食款:缓解积食、腹胀、口臭
**1、**山楂麦芽鸡内金水(可当饮品)
食材:山楂干5g(新鲜山楂3颗,去核)、炒麦芽10g、鸡内金3g(药店买干品)。
做法:材料加水300ml,煮15分钟,放少许冰糖调味(适量即可,避免过甜)。
功效:山楂消肉食积滞,麦芽消米面积滞,鸡内金健脾胃、助消化,适合吃多了腹胀、口臭的孩子(每周1-2次,不宜长期喝,以免损伤脾胃正气)。
**2、**白萝卜山药煮水
食材:白萝卜20g、山药20g。
做法:两者切薄片,加水煮20分钟,喝汤吃渣。
功效:白萝卜理气消胀,山药健脾,适合积食后腹胀、大便不通的孩子(白萝卜性稍凉,煮后温和,适量饮用)。
**3、**陈皮粥
食材:大米50g、陈皮3g(泡软切丝)。
做法:大米煮至浓稠,加入陈皮丝再煮5分钟。
功效:陈皮理气和胃,能缓解积食引起的恶心、腹胀,适合消化功能弱、容易胀气的孩子。
三、补虚养身款:适合长期脾胃虚弱、体型消瘦的孩子
1. 四神汤炖瘦肉(每周1次)
食材:茯苓10g、莲子10g、芡实10g、山药15g、瘦肉50g(或排骨)。
做法:材料洗净后加清水没过,炖1小时,加盐调味(喝汤吃肉,四神可嚼食)。
功效:四神是经典健脾方,茯苓祛湿,芡实固脾,搭配瘦肉补虚,适合长期脾胃差、免疫力低的孩子(注意:感冒期间暂停,以免“闭门留寇”)。
2. 蛋黄羹
食材:鸡蛋1个(取蛋黄)、温水50ml。
做法:蛋黄打散,加温水搅匀,撇去浮沫,盖上保鲜膜扎小孔,蒸锅上汽后蒸8分钟。
功效:蛋黄富含卵磷脂和铁,易消化吸收,适合6个月以上辅食期、脾胃弱的宝宝,作为补铁又养脾胃的辅食。
3. 山药茯苓饼
食材:山药粉30g、茯苓粉20g、面粉10g、温水适量。
做法:三种粉混合加温水揉成面团,擀成薄饼,平底锅小火烙至两面微黄(不加油或刷少许橄榄油)。
功效:山药、茯苓健脾,制成饼后口感好,可作为健康零食,替代高糖糕点,适合3岁以上孩子。
四、调理食谱的注意事项
1. 饮食原则:
食材新鲜、清淡,避免添加过多调料(如辣椒、花椒),少用油炸、腌制方式。
进食量“七分饱”,尤其是脾胃弱的孩子,过度喂养会加重负担。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边吃边玩,让孩子专注进食以促进消化液分泌。
2、个体化调整:
若孩子容易上火(便秘、口干),可偶尔加少量梨、银耳(不宜多);
若孩子偏寒(腹泻、手脚凉),可加少许生姜(1-2片)或红枣温补。
3、配合生活习惯:食谱调理需结合腹部保暖、适当运动(如饭后散步10分钟)、规律作息,才能更好地改善脾胃功能。
如果孩子脾胃失调症状严重(如长期腹泻/便秘、体重不增),建议先咨询医生排除器质性问题,再结合食谱调理哦!
来源: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