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最后希望”,但术后并发症往往影响康复。其中,三尖瓣反流(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回流)是常见问题。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心脏移植术后三尖瓣反流(TR)早期高发(约32%患者术后即有中度至重度反流),但随时间逐渐减少(5年后降至11%,10年后9%);然而,持续存在的TR与更高死亡风险及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相关成果发表于《Frontiers in Medicine》。
术后TR:“来势汹汹”却“逐渐消退”
三尖瓣反流在心脏移植术后并不罕见,此前研究认为可能与手术方式(如双房吻合技术)、活检损伤或排斥反应有关。但TR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此前缺乏系统分析。
研究团队跟踪了1984-2017年间接受双房吻合心脏移植的572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74.9%为男性),收集了8826份超声心动图数据,用先进统计模型分析TR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术后早期(刚做完手术时)约32%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TR,但这一比例随时间显著下降——5年后降至11%,10年后仅9%。
谁更容易出现TR?左心功能差是关键
哪些因素会影响TR的发生?研究发现:术前接受过机械辅助(如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的患者,术后TR风险更低(可能因机械辅助降低了肺动脉压力,减轻右心负担);而术后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泵血能力差)的患者,TR风险显著升高(左心功能差会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扩张,进而引发三尖瓣反流)。
TR与死亡、肾衰“绑定”:每增加1%风险,死亡概率涨7%
更重要的是,TR的存在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研究显示:随访期间出现中度至重度TR的患者,死亡风险比无TR者高7%(HR=1.07,P=0.006)。动态预测模型进一步显示,若患者术后3年出现TR,10年后生存率比未出现TR者低4%。
此外,TR还与肾功能恶化“同步”:TR严重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反映肾功能)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45)。也就是说,TR越严重,患者肾功能下降越快,发展为透析的风险也更高(HR=1.21)。
临床建议:早期别急着手术,观察更重要
“术后早期TR高发,但多数会逐渐减轻,这提示我们不必急于手术干预。”研究负责人表示。此前有观点认为,术后早期出现TR应手术修复,但本研究发现,TR概率在术后5年后趋于稳定,因此“可能更适合在术后5年评估TR是否持续,再决定是否手术”。
目前,新兴的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技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但需在复杂心脏移植人群中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研究还需明确TR与右心功能的因果关系,以指导精准治疗。
来源: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