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 颖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审核:沈彩云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高血压,这个曾经的“老年病”,如今正逐渐侵蚀着中青年人群的健康。数据显示,我国30~59岁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且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幸运的是,运动干预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运动如何影响血压?
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压。
1.增强血管弹性 运动可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扩张能力,使血管更健康,从而降低血压。
2.改善血液循环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泵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更容易流动。
3.训练心脏 运动可以训练心脏,使其更有效率地泵血,降低静息心率,从而降低血压。
4.缓解压力 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帮助缓解压力,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血压。
二、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建议的运动类型有哪些?
多种运动方式都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作用,我们将常见的运动分为以下3类。
1.有氧运动 频率为每周进行5~7次,累计时间为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无运动习惯的人,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时间。可以通过心率、主观用力感觉或讲话测试来确定是否为中等强度的运动。①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②主观感受:有点吃力(不轻松,但也不很用力);③讲话测试:可以正常节奏说话,但不能唱歌。运动方式包括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爬楼梯、跳舞及球类活动等。
2.抗阻训练 频率为每周2~3次,每次2~4组,每组8~12次,要训练到全身主要大肌群。同一部位肌肉训练,至少间隔1天。从中等强度开始,即每组动作重复8~12次后,身体感觉吃力。运动方式包括身体自重训练(如平板支撑、俯卧撑),使用弹力带、抗阻健身器械及举哑铃等。
3.柔韧性训练 静态或动态拉伸至感觉紧张或轻度不适。每周2~3次,每次拉伸10~30秒,每个动作重复2~4次,每个动作的总拉伸时间至少60秒。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运动干预?
1. 循序渐进 不要刚开始就进行高强度或长时间的运动,而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频率。例如,可以从每周进行2~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至每周至少150分钟。
2.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运动方式对身体的刺激不同,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喜欢跑步的人可以选择慢跑或快走,而喜欢骑车的人可以选择骑车。
3. 控制运动时间 避免进行过长的运动,以免造成身体疲劳和损伤。一般来说,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4. 休息和恢复 运动后需要充分休息和恢复,以避免身体疲劳和损伤。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拉伸运动或放松练习帮助身体恢复。
四、如何规避运动风险?
1. 运动前评估:运动前应进行体质测定和医学检查,确保运动安全。
2. 关注身体信号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心悸、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务必立即中止运动,并尽快接受医学检查。
3. 选择合适的时间 避免在服用降压药后的高效峰值时段进行运动训练,并在正式运动结束后继续保持5分钟左右的低强度运动,使运动中升高的血压缓慢地下降,防止血压骤降。
4. 注意运动环境 选择光线充足、地面平整的地方进行运动。
5.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前要进行热身和拉伸运动,避免运动损伤。
运动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通过运动干预,控制血压,远离“高压线”,拥有健康的生活!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