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收割的稻谷水分含量高达22%-30%,若不及时干燥到14%以下,很容易发霉变质。深层床干燥机是常用的稻谷干燥设备,它靠热风穿透厚层稻谷带走水分,但通风不均常导致干燥效率低、能耗高。印尼科研团队在一项发表于《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的研究中,用“计算机模拟(CFD)+多指标评估(AHP-TOPSIS)”组合,从四种设计中选出了“通风最均匀、干燥最高效”的方案。

深层床干燥的“老大难”:风怎么吹才均匀?

深层床干燥机的核心是通风系统——热风需要均匀穿透几十厘米厚的稻谷层,否则局部过干(浪费能源)或过湿(易霉变)。团队设计了四种通风系统,分别组合了两种地板形状(锥形/斜底)和两种管道排列(矩形/圆形)。问题在于:哪种设计能让热风最均匀地“钻”进稻谷堆?

计算机模拟+多指标打分:找出最优方案

团队先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四种设计的通风效果,观察风速、压力、温度和湿度在稻谷层内的分布。结果发现:

  • 锥形地板会被卸粮通道挡住部分气流,导致底部风速不均;
  • 矩形管道排列的通风系统,边角区域容易出现“风死角”;
  • 斜底+圆形管道(模型4)表现最稳:斜底让热风在底部自由流动,圆形管道像“放射状风道”,把风均匀分到各个角落。

但光看模拟还不够,团队又用AHP-TOPSIS(多指标决策法)给四种设计打分,综合考虑风速均匀度、压力稳定性、温度和湿度控制等指标。最终,模型4以0.79的高分(满分1)脱颖而出。

实验验证:5小时把水分降到13.9%

模拟结果需要实战检验。团队测试发现,模型4的干燥效率最高:5小时内,稻谷平均水分从25%降到13.9%(达标值≤14%),干燥速率2.22%/小时,比其他设计快0.2%-0.3%/小时。更关键的是,各层水分差异小(13.7%-14.2%),没有局部过干或过湿。

未来:让干燥机更“聪明”

研究指出,模型4的斜底+圆形管道设计能有效平衡通风均匀性和能耗,但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环境温度、湿度动态调整风量。团队计划下一步开发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时气象数据自动调节热风参数,让干燥过程更节能高效。

来源: 农业科学与工程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