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村,老家山脚下的树林总带着股熟悉的潮湿气息,正当我弯腰穿过横斜交错的树枝,手臂被带刺的藤蔓轻轻刮过,就在拨开最后一簇灌木的瞬间,那片羽状复叶撞进眼帘 —— 惊喜的喊“甜草根”!甘草细长的茎秆微微蜷曲着,夹杂着其他植物,努力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不留意真的不容易被发现。看着熟悉的植物,儿时的记忆突然浮现。
小时候总跟着爷爷钻进这片林子,每当疯跑累了,爷爷就会用随身的小铲子挖出几截甘草根茎,在溪水边洗净后分给我们。塞进嘴里的瞬间,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比商店里的糖果更让人着迷。
那时只当它是解馋的宝贝,却不知这不起眼的草根,竟是传承千年的“百草之王”——甘草。俗话说“良药苦口”,但是,甘草的甜分却比蔗糖还高。
甘草的基本档案
甘草,别名:甜草根、甜草、冰糖草、国老、甜根子等,是豆科甘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与根状茎发达、粗壮,外皮褐色,有特殊甜味。叶片椭圆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花期6~8月,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果期7~10月,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
甘草偏爱喜光照充足、降雨量少,冬夏季和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及耐寒的特性。
甘草的药用价值
甘草,穿梭在中医药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是熠熠生辉的存在。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可供药用,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野生甘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神农本草经》将它奉为上品,无数经典药方里都有它调和诸药的身影。甘草就像一位深谙处世之道的智者,协调着方中各味药材的 “脾气”,让药效相辅相成,发挥出最佳的治病养生功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甘草好处多多,但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用药也不同。民间也有因使用不当或过量食用,引发的健康问题。所以如需药用,还需咨询专业医生,切不可擅自使用。
甘草的传说
山村里流传着不少与甘草相关的传说。据说从前有位樵夫,在山中迷路数日,饥寒交迫时发现了甘草,靠着嚼食甘草根茎不仅充饥,还治好了身体不适。后来樵夫将这个植物带回村子,甘草便成了村民们应对常见病症的 “土药方”。这些故事口口相传,更是让甘草在村里人的心中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很多年已经不见野生甘草了,详细询问才知道,这片树林的甘草并非野生,而是前几年村里人种植的。可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现已经无人打理。如今,树林深处变成了甘草偏爱的 “隐秘家园”,漫射的阳光恰到好处,常年湿润的腐殖质土壤松软肥沃,既保持着适宜的湿度,又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这些甘草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林间野蛮生长,倒也延续了曾经的生机。
来源: 公众号:小尤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