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博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审核:梁志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乙型病毒性肝炎,罪魁祸首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这小家伙极其微小,却有着不小的“威力”。它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随后直奔肝脏。HBV非常“狡猾”,一旦入侵肝细胞,就像个不速之客赖着不走,还利用肝细胞里的各种“资源”大量繁殖后代,把好好的肝细胞搅得不得安宁,破坏肝脏原本有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时间一长,肝脏就会“生病”。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HBV如何“串门”——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这可是乙肝传播的一个“大户”,许多乙肝患者是小时候从妈妈那儿被感染的。携带HBV的准妈妈在孕期、分娩过程,甚至产后哺乳时,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把病毒传给宝宝。不过别慌,随着医学的发展,准妈妈只要孕期做好相关检查,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母婴阻断,宝宝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大大降低宝宝感染的风险,给新生命一个健康的开始。
2.血液传播 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就像给HBV开了“绿灯”,比如非法采血、共用注射器吸毒,那简直就是把病毒直接往身体里“送”;去不正规的小诊所拔牙、纹身、修脚,要是器械消毒不过关,残留的病毒就会趁机钻进伤口。但日常的握手、拥抱、一起吃饭、共用办公用品,这些正常交往不会传播HBV。
3.性传播 无保护的性行为也是HBV传播的通路。但只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就能给病毒筑起一道“防火墙”,有效避免感染。
二、守护健康,从预防开始
1.疫苗接种 这可是预防乙肝的“王牌”!我国的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政策已经推行多年,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三针,就像给宝宝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服”,绝大多数宝宝能产生抗体,把HBV拒之门外。成年人也别大意,如果查出乙肝五项全阴,也赶紧去接种疫苗,特别是经常接触血液、医护人员、乙肝患者家属等高危人群,多一份保护多一份安心。
2.切断传播途径 生活中,咱们得多个心眼儿。看病就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器械消毒达标;远离毒品,别拿自己健康开玩笑;个人物品如牙刷、剃须刀专人专用,避免血液交叉感染;性生活注意防护,安全套别嫌麻烦。
3.日常好习惯 勤洗手这个小举动作用大着呢,能洗掉不少病菌;保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让病毒无处藏身,从点滴做起,为健康加分。
三、乙肝来袭,如何应对——规范化治疗
要是不幸确诊乙肝,也别灰心丧气,现在的治疗手段很多。
1.抗病毒治疗 这是重中之重,就像攻打病毒“堡垒”的主力军。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这些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能精准打击HBV,抑制它的复制,让病毒在体内“老实”不少;干扰素,除了抗病毒,还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帮着免疫系统一起对抗病毒,不过它有点“小脾气”,副作用相对较多,医生根据病情谨慎选用。抗病毒治疗可不是一朝一夕,一般得持续好几年,甚至终身服药,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按量吃药,不要自己随意停药,不然病毒反扑,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
2.保肝治疗 肝脏受损了,得赶紧“抢修”。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等保肝药就派上用场了,它们像一个个“小工匠”,修复受损肝细胞,助力肝功能恢复正常。
3.定期监测 乙肝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去医院复查可不能偷懒。乙肝五项、病毒DNA定量、肝功能、肝脏超声,这些检查就像“健康侦探”,可以帮助医生摸清病毒情况、肝脏状态,以便随时调整治疗策略,让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了解乙肝,是为了更好地预防;消除误解,是为了给予乙肝患者温暖。希望今天的科普内容,能像一束光照亮大家对乙肝的认知之路,让我们携手共筑健康防线,远离乙肝困扰。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