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军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刘慧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体检的进一步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已被大众认知。近年来,脑出血作为一个高致残率的疾病也进入大众视野,但是大多数人对其仅有模糊概念,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缺乏深入了解。然而恰恰因为这个病来得又急又重,如何在诊治中能够让患者及家属“分得清、听得明、理解透”,成为一大难题。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患者家属对脑出血的理解和在就诊过程中常有许多困惑:为什么周围患有高血压的同事、朋友、邻居乃至亲属都没得脑出血,而自家人就突然得了这个病呢?患脑出血的,为什么有的做个CT就可以了,有的却还需要做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甚至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是MRI比CT更好吗?在治疗方面,为什么有的保守治疗即可,有的需要钻孔引流,有的需要微创手术,有的需要切大口去掉颅骨治疗?更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治疗后有的患者恢复得很好很快,而自家患者却恢复缓慢,甚至遗留偏瘫、失语、昏迷等后遗症,甚至再次出血?这些差异让家属像雾里看花,既难明白,也难接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脑出血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脑出血?它与高血压有什么关系?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病因。当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就会引起动脉破裂出血,这种情况被称为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卒中类型中最凶险的一种,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10%~30%,其致死致残率极高——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率超过40%。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大约半数脑出血病例是因高血压所致,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动脉炎、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原发或转移性肿瘤、脑梗死后出血、抗凝或抗栓治疗等疾病。目前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壁变性,小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形成,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液自血管壁渗出或动脉瘤直接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形成血肿。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坚持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少脑出血的发生概率,并且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等可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的因素。
二、头部CT和MRI,哪个检查更好?
这2种检查成像原理不同,头颅CT是通过X射线成像,而头颅MRI是通过磁场成像;头颅CT对急性期出血及骨折敏感,头颅MRI对急性期脑梗死及脑内肿瘤敏感;头颅CT观察血管需要静脉注射药物,而头颅MRI观察血管是不需要注射药物的,这两种检查各有侧重点和适用范围,其实不存在哪个检查更好的问题,目前头颅CT是诊断脑出血的快速直接证据,有上述临床表现首先应行头颅CT检查。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同样是脑出血,为什么预后不一样?
虽然都称为脑出血,但是因为脑内功能复杂,出血形式多种多样。其预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以下3个因素:①患者发病时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如果出血发生在重要神经纤维通路上,那么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而且不能恢复,特别是脑干出血,虽然出血量不大,如果当时出血量大且速度较快,病情急重,脑组织受到的损伤重,患者会出现昏迷,恢复不理想。②治疗是否及时得当。脑出血为急重症,神经外科有句话叫“时间就是脑细胞”,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预后。③是否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停止进展,康复治疗宜及早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大有裨益。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抑郁情绪,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可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甚至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学习能力。
四、为什么脑出血会反复出现?
自发性脑出血一次性出血通常30分钟内停止,如果是致命性出血可直接导致死亡。20%~40%患者在病后24小时内血肿仍继续扩大,为活动性出血或早期再出血。也有文献指出高达30%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血肿扩大。
五、脑出血有哪些治疗方法?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脑出血的治疗逐步向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且手术技术治疗手段较成熟,受众广泛,但治疗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脑出血治疗过程中或治疗方案不同亦有不同治疗并发症。
1.非手术治疗(内科治疗)
如果脑出血量少,可根据临床指南行内科治疗,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切口及手术创伤,费用相对较低。缺点是因为出血在脑内吸收过程中可能刺激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加颅内压力,进一步加重症状。
2.外科治疗
(1)微创钻孔引流治疗,这个手术方法简便易行,通过局部引流管注药溶化血凝块,达到去除出血的目的。缺点是不能有效行出血血管止血,有再次出血并发症可能。
(2)小骨瓣开颅神经内镜下治疗。这个手术方法可以减小头部切口长度,减少手术创伤,对后期美观影响小,而且神经内镜下可扩大手术视野,有利于出血的清除及止血。缺点是小骨瓣对于出血量大、脑组织水肿明显的患者不利于减压,而且出血量大影响神经内镜的操作视野。
(3)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对于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意识障碍明显及脑疝的患者,需要尽快行此手术,可以尽量清除血肿、止血、降低颅压,减少进一步因颅高压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头部护理难度增加,后期还需要再次经历手术来修复缺损的颅骨。
脑出血的最终治疗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制定,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