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或小区健身场所,你是否看过这样一幕:几位银发老人背靠大树,有节奏地用背部撞击树干,动作或轻缓或有力,神情悠然自得。这种看似奇特的“撞树”行为,在老年人中颇为流行,甚至被戏称为公园里的“隐藏健身项目”。

为什么这么多老年人对“撞树”情有独钟?这一行为究竟是科学养生,还是盲目跟风?

老年人喜欢“撞树”,有这些原因:

1.传统养生观念的延续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背部有膀胱经和督脉,轻轻拍打或撞击被认为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许多老年人受传统养生文化影响,认为撞树类似于“拍打疗法”,能缓解腰背酸痛、改善血液循环。

2.低成本、易操作的“自我按摩”

相比专业的按摩或理疗,撞树无需花钱,且操作简单。老年人通过撞击树干,可以刺激背部肌肉和穴位,产生类似按摩的效果,让身体感到放松。

3.社交与从众心理

在公园里,撞树常常成为一种“集体活动”。看到别人做,自己也会跟着尝试,甚至形成固定的“撞树小组”,兼具锻炼和社交功能。

4.心理安慰效应

许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或关节问题,撞树后可能因局部刺激产生短暂的舒适感,误以为这种方法有效,从而形成习惯。

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权威医学研究证明撞树有明确的健康益处,“撞树” 并非适合所有老年人,也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树木表面粗糙不平,撞击时若姿势不当,容易造成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

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撞击可能导致骨折;

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剧烈撞击还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

有没有其他更安全的运动方式代替“撞树”?当然有!

用按摩棒、筋膜枪或橡胶拍打器,比直接撞树更安全可控。

同时,可以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快走、拉伸等。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作为科普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科普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