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核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影响因子7.6)在线发表了湖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的研究成果——《[18F]AlF-NOTA-FAPI-04 PET/CT improves detection of subcentimeter recurrent lesions in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FAPI PET/CT显像技术提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亚厘米级复发病灶的检出率)。
该研究由郑凯为第一作者、叶慧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首次系统验证了新型分子影像探针[18F]AlF-NOTA-FAPI-04(简称FAPI)在复发性甲状腺癌中的诊断优势,为临床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突破。
核心突破:小病灶“捕捉”能力超越传统技术
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临床棘手难题:约20%-30%患者因甲状腺球蛋白升高等生化指标异常提示复发,却因传统FDG PET/CT、超声等无法定位微小病灶,只能“观察等待”,延误治疗。
研究团队纳入23例患者对比FAPI与FDG PET/CT的诊断效能,结果亮眼:FAPI在病变水平的敏感性达75%(FDG仅13%),患者水平敏感性更实现100%覆盖(FDG仅14%),尤其能精准识别平均直径5.9毫米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这些“小到看不见”的病灶,传统方法几乎全部漏诊。
此外,FAPI还检出3例FDG阴性的肺转移灶、4例脾转移灶,全面提升了肿瘤负荷评估的准确性。
患者获益:从“被动观察”到“精准干预”
“过去,找不到复发灶的患者只能定期随访,甚至接受不必要的放射性碘治疗。”叶慧主任表示,FAPI的突破在于将“亚临床复发”转化为“可定位病灶”,让医生能更早制定手术、射频消融等精准方案。
研究中1例年轻患者通过FAPI定位腹壁8毫米转移灶,接受手术切除后成功阻断病情恶化,正是这一价值的直接体现。
厚积薄发:临床问题驱动的“小专科”大作为
成果背后,是湖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临床问题驱动科研”理念的深耕。
团队聚焦甲状腺癌等高发肿瘤诊疗痛点,围绕“新型分子探针临床应用”攻关,通过多学科协作(联合放疗科、外科、病理科)加速成果转化。近3年,中心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成为国内该领域的“创新尖兵”。
未来规划:从“单病突破”到“多癌覆盖”
叶慧主任介绍,团队下一步将推动FAPI等新型示踪技术向头颈癌、乳腺癌等更多肿瘤类型拓展,联合本院外科、放疗科建立“影像-手术-治疗”一体化路径;同时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索FAPI在早期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指导价值,并深化与北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SNMMI)及欧洲核医学协会(EANM)等国际学术组织的合作,让“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从“看不见”到“精准定位”,湖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用一项项硬核成果,为复发性甲状腺癌患者点亮了希望。正如叶慧主任所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每一个复发患者都能被‘看见’,让每一次治疗都更有方向。”这正是核医学最温暖的使命。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肿瘤医院 郑凯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肿瘤医院 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