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高温、潮湿、多雨是小暑的特点,中医认为此时“暑邪”、“湿邪”最盛,容易伤津耗气,困阻脾胃,出现疲倦、食欲差、心烦、口渴甚至中暑等问题。在这和大家分享几种特别适合小暑时节运用的中药。

第一,化湿醒脾是重点。 湿气困脾,人容易头重身困、没胃口。此时,藿香和佩兰作为“芳香化湿”的经典搭档,它们气味芳香,能有效祛除体内湿浊,振奋脾胃之气。

第二,清热解暑不可少。 暑热逼人,易上火、口干舌燥。金银花、菊花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良药。它们性质相对平和,清香解渴又降火。说到菊花,您能分清楚不同的菊花和野菊花吗?

一般我们说的药用菊花,通常指《中国药典》收载的“菊花”来源,包括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

亳菊主产安徽亳县,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主要有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之功。

滁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紧密的一种。它花蕊金黄,花瓣晶莹玉白,疏散风热的效果较强。

贡菊花朵雪白,蒂呈绿色。冲泡的时间长了,连茶汤也会变成绿色。贡菊的寒性缓和一些,清肝明目、养肝养眼的作用更突出。

杭菊花朵较大,与贡菊相比,杭白菊的深色花心更明显。杭白菊清热利咽的效果最强,尤其以未完全开放的“胎菊”为优。

怀菊是四大怀药之一,入肝经,夏天饮用有助于清肝解毒、疏风散热。

小暑节气养生解暑的“首选菊花”,我们推荐杭白菊,性质平和不易伤正气,口感佳易接受。

与以上几种家菊相比,野菊花来源于另一个物种——野菊。花序小而密,颜色更深,气味浓烈,苦寒更重一些,清热解毒、泻火消肿之力最强。不过,一般情况下不要喝野菊花,以免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胃部不适、肠鸣、大便溏稀等不良反应。

第三,益气生津要兼顾。 暑热出汗多,会耗气伤津。西洋参性质偏凉,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特别适合夏季虚烦口渴、乏力的人群。

最后,中药虽好,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选用。如有严重不适,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小暑养生,重在“清补”,化湿、清热、益气兼顾。祝大家小暑安康!谢谢!

作者:赵宁,主管药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学部

审稿:伊博文,主任药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药学部

来源: 科普中国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