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否在近一段时间里存在一些奇怪的表现?比如:频繁眨眼睛、不停地摇头、面部肌肉一阵阵的抽动。或者是经常做一些奇怪的手势,比如频繁地抬手或者做不规律的挥手动作,就像是在和无形的人打招呼。甚至会经常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症状有可能会在紧张、焦虑或兴奋时加剧。家长朋友们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其实,这些症状可能是抽动障碍惹的祸。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抽动障碍多发生在3~8岁儿童,发病率为1%~7%,男孩多于女孩。是为一种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动发作。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以眼部抽动为首发症状者占38%~59%,发声抽动为首发症状这占12%~37%。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抽动障碍的表现:

运动抽动:包括眨眼、眼睛翻动、眉毛皱起、耸肩、扭动头部、咬唇、咬舌、摇晃身体、踢腿、做怪异的姿势等。

声音抽动:包括喉咙喉音、吸气声、咳嗽声、嘶嘶声、重复某个词语或短语等。

抽动综合征:既有运动抽动,又有声音抽动。抽动综合征通常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抽动,可以是运动抽动和声音抽动的组合。

这些抽动通常是突然出现的,难以控制,并且会反复发作。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现孩子“抽动”怎么办?

“抽动症”治疗应注重个体化

对大多数“抽动症”患者来说,治疗的目标主要是减少抽搐、改善或缓解抽搐共患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治疗的个体化。

家长日常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提醒孩子的症状,不要过度关注孩子抽动的表现,孩子出现抽动行为也不可训斥他,以免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

家长朋友们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控制抽动的小技巧:

1. 提供支持和理解: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他们可以依靠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2. 减轻焦虑和压力:抽动症状常常与焦虑和压力有关。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练习、运动和艺术等。

3. 设定规律的生活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态。

4. 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容的环境,不批评或嘲笑他们的症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5. 分散注意力: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例如集中精力做某个任务、看书、听音乐或进行一些运动。分散注意力可以减少对抽动的关注,从而减少抽动的发作。

6. 找到替代行为:尝试找到一种可以替代抽动的行为,例如捏住手指、拧毛巾、敲击桌子等。当孩子感觉到抽动的冲动时,转而采取这些替代行为,可以帮助减少抽动的发作。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然如果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是抽动障碍时,还是要尽快寻求专业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帮助。医生通常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病史进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外,专业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医生也会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SP)、集结练习(MP)、反向习惯训练(HRT)、抽动综合行为干预(CBIT)、放松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等系统的心理治疗帮助孩子缓解症状。此外,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孩子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身体健康,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抽动障碍的困扰,让他们健康、自信地成长。

参考资料:

[1]郑毅,柯晓燕。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 [M].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09 - 313.

[2]陆林,李涛,王高华。牛津精神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21 - 322.

[3]家长如何稳住“抽动”的孩子. 陈海华.祝您健康,2025(19).

来源: 四平健协健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