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
2017年4月24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暮春成都
丁酉暮春,从江淮平原到四川盆地,从东到西,从日出到日落,似夸父逐日,我来到了杜甫笔下的锦官之城——成都,一座来了便不想离开的城市!初到成都,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悠闲的生活节奏,舒适的气候环境,还有飘香四溢、椒味麻辣的火锅,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皖”,难怪有了“少不入川”的古训。初到成都,免不了要寻觅一些古代蜀国都城原有的“味道”,当晚即三五相邀,走街串巷: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锦里街都做了驻足之观:夜色中,现代都市,流光溢彩。都说成都是吃货的天堂,确实如此,琳琅满目的美食小吃——兔头、蹄花、钵钵鸡、龙抄手......凭想象都让人垂涎欲滴,果真,见之如想,减肥只好待明日了。第二天报到尚有闲暇,遂自行游览中国道教发源地之——青城山;下午顺便参观建于公元前256年,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次传承培训精简了开班仪式的惯例,强调了尊师重教的必要!亦以课堂授课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周二的理论学习,《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张廷模教授即做了开篇之授:《本经新悟》,《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张廷模教授对此学术专著进行了辨证的论述,推陈出新,提出了新颖的观点,最为震撼我等的是张老近八十岁的高龄,近三小时的授课自始至终神采奕奕,这是何等的中医药情怀!午后,《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经方研究专家祝之友老先生之汤方药物“经典”学习与解疑授课,近四小时的授课,祝老中气十足,振聋发聩,其言明晰,听之如醍醐灌顶。
祝老先生提出:《伤寒论》是古代重要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中药人员必读之书,但是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因后人的增改和药物的历史变异,在医药文献中出现差错。现代中医药人对经方的理解有很大偏差,只抓住“方和证”的研究,而忽略了“方和药”,只记住了经方药物名称,对于药物本身知之甚少,从而导致用药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只有深入的解读《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并全面了解药物“品种、入药部位、性效理论等古今有别”,才能真正的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并提出期盼“我们中药人也要从三坟之学走出中药传承之路”。通过熟读《易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成为精通中医文化名家。听了祝老先生的授课,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青蒿的入药品种问题的深入探讨,“《中国药典》亦将黄花蒿定为唯一中药品种,有失传统中医用药理论”于我如醒世恒言:在我们日常工作中,都是以《中国药典》为指南,缺乏辨证的思考,应引起警醒和关注。《中国药典》间接束缚了中医药实不为过!
周三授课理论结合实践。上午,先习岐黄后炼升丹。下午,四川省骨科医院制剂室涂禾主任向我们介绍了颇具四川特色的中药技术——“传统黑膏药的制备”。涂主任详细地描述了黑膏药基质的原料与处理、制备流程、质量检查、传统膏药布的制作以及黑膏药制备有关问题的讨论。黑膏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外用中药制剂在保留和传承优良技艺和疗效的同时,应利用现代化的研究技术加强制备工艺,实现生产标准化,提高质量可控性、疗效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而扩大其使用范围,更好地发挥黑膏药的药效,造福患者。
追溯成都中药炮制技艺的历史,就不能不提成都乃至四川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中药材资源。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全川中药资源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75%左右。早在鼎盛的唐宋时期,四川就有49种道地药材为全国之最。尤其是成都地区,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深厚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相得益彰,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之乡,其鲜明的特色在全省、全国均独树一帜,大批知名的中医师和药工云集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并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地方中药炮制特色,俗称“川帮”,并与江西的“樟树帮”、“建昌帮”,京津地区的“京帮”并称为中国中药炮制技艺的四大帮,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称得上流派的地区中药炮制技艺帮派。而成都中药炮制技术在“川帮”炮制中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句中药制药行业的千秋古训将炮制与品味并提,说明炮制在中药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炮制的“减毒增效”,中药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临床用药的目的和符合用药的安全,可以说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中国特有的、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四,法规学习。《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有鉴于此,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张毅教授特地从临床药学的角度全面解析了《中医药法》中药临床用药的相关条款:如对乡村医生自种、自采、自用中药材有所限制;“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支持和鼓励对传统炮制技术传承和深入研究”,这一条例更加说明传承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通过继承独特的炮制技术,利用现代研究手段深入探索和优化炮制技术,使药效最优化,更好的服务临床;《中医药法》第二十八条“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该条款促进医院建立“临方炮制室”、“临床中药研究室”,全面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实现个体化用药;第二十九条突显了国家对传统剂型中成药研究开发的关注,建议建立国家传统中药制剂传承中心项目;第三十一和三十二条医疗机构配制中药制剂的相关规定,这些条款说明国家对医院制剂的全面深入的管理……张毅教授对《中医药法》的研究深入,观点新颖,对我今后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上午课毕即赴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实践考察,空气中飘散的中药馥郁的芬芳,是荷花池特有的味道。
周五,赴彭州川芎种植基地实践及四川新绿色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参观。前者收获很大,于川芎的生长环境、栽培要点已基本掌握,后者仅为浮光掠影,倒是其地主之谊甚厚。
振兴中药,我辈有责!代代中医药人的孜孜不倦让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中医药文化,绵延数千年,固然不只在中医药本身,中医中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但中医药若在我们的忽视与冷漠中,慢慢成为历史的遗迹,我辈岂不是有愧于先人历经艰辛倾尽毕生为我们遗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最后谨就各位专家精彩纷呈的授课以及四川省培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致以诚挚的谢意!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