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爱波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审核:黄志恒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在现代医学领域,内镜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胃镜、肠镜还是支气管镜,都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部分患者对内镜的重复使用存在顾虑,担心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感染。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内镜清洗消毒的全流程,解析专业灭菌技术,帮助大家更安心地接受内镜检查。

预清洗:灭菌的“第一步”

内镜使用后,医护人员会立即进行预清洗。这一步骤旨在及时清除内镜表面及管道内的污染物,防止有机物干燥后增加清洗难度。具体操作包括:使用负压吸引清除管道内残留物,并用湿纱布轻柔擦拭外表面,去除可见污渍。

图1 医护人员用含有酶洗液的湿纱布擦拭内镜外表面

图2 持续30秒以上的负压吸引清除内镜管道内残留物

手工清洗:灭菌的“关键环节”

预清洗后的内镜将进入专业清洗消毒室进行手工清洗,这是确保消毒效果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防渗透围裙、护目镜及双层手套),并进行测漏试验——将内镜浸入水中加压至50kPa,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防止破损部位藏污)。

清洗时使用含酶清洗液分解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外表面采用柔软布料或海绵全面擦拭;内部管道则使用一次性管腔刷,每根管道至少刷洗8次,确保彻底清除血液、组织等残留物。同时反复操作阀门,保证所有部位清洁到位。

图3 测漏试验操作

图4 酶洗液浸泡过程

图5 管腔刷洗操作

灭菌处理:确保安全的“核心步骤”

手工清洗后的内镜需全浸没在高效消毒液中,消毒时间根据消毒液说明书而定。消毒时使用动力泵将消毒液注满所有管道,确保内壁充分接触,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图6 内镜消毒浸泡

终末漂洗:去除残留的“必要程序”

消毒后需用纯化水或无菌水进行终末漂洗。连接全管道灌流装置,以≥0.6MPa压力冲洗各管道30秒,直至检测无消毒剂残留。同时冲洗外表面及操作部件,确保完全清洁。

图7 全管道灌流冲洗

干燥处理:防止污染的“最终保障”

漂洗后的内镜置于铺有无菌巾的专用干燥台,使用压力气枪对所有管道充气≥30秒,确保内部完全干燥。外表面及部件同样经无菌擦拭和吹干,达到备用状态。

图8 无菌干燥处理

标准化手工清洗七步骤

1. 测漏 → 2. 酶洗 → 3. 全管道冲洗 → 4. 管腔刷洗 → 5. 消毒浸泡 → 6. 终末漂洗 → 7. 彻底干燥

消毒后的内镜会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设备维护,确保灭菌质量持续符合国家标准。

当您下次接受内镜检查时,请放心:这些器械经历了严格的专业灭菌流程——从有机物分解到高压冲洗,从病原体灭活到无菌储存,每个环节都遵循国家规范。您的健康隐私值得保护,而镜身上绝不会留下任何患者的痕迹。分享这份专业保障,让更多人了解:现代内镜检查,安全可靠!

来源: 中华医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