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编又来为您科普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奇葩的深海“玫瑰”。
此时新来的朋友可能会被它们花朵般的外形骗到,但是熟悉颂小编套路的朋友可能就会淡定地等待颂小编揭秘。
没错,这次的嘉宾依然不是花朵,而是来自深海热液区的生物——管虫。
深海“玫瑰”——管虫
管虫,又名管蠕虫、管栖蠕虫,是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多种管栖海生蠕虫的通称。它们身长可以达到1~2米,上半身看起来像白茎红花的巨型花朵,下半身连着一根白色矿物质管子,因此被称为管虫。
管虫不仅身材纤长,还很长寿。有科学家推测,管虫是最长寿的动物之一,有些个体可能已经活到了250岁。
管虫喜欢附着在海底底层岩石上,红色花瓣状的肉头部分可以活动,肉头部分由一片片花瓣状触手沿着中轴线紧密排列,触手上有羽毛状的绒毛。由于管虫的血液中充满饱和铁质血红蛋白,所以它的肉头部分像玫瑰一样鲜红。
平时管虫喜欢将红色肉头部分伸出管外,在海水里舒展着,下端圆柱形的管子是管虫给自己建造的“保护甲”,在被螃蟹或是其它食肉动物触碰的时候,它们柔软的身体会整个儿躲进下端的白色管子里面。
热液区的奇葩生物
管虫通常生活在几千米水深处的深海热液区,这里高温高压,四周漆黑一片,还充满了硫化氢。这种硫化物对很多生物来讲是足以致命的毒药,但凡摄入一点,它们血液里的一种酶就会失活,这些生物就会因为无法呼吸而立刻死亡。
但是对于生活在深海热液区的管虫来说,硫化物却是它们的生命之源。
虽然没有嘴和消化系统,但是管虫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菌与它们共生。这些共生菌会利用硫化氢 、二氧化碳和氧气,还有氮、磷和其他溶解于海水中的营养物,合成碳水化合物和其它营养成分,而管虫可以吸收这些碳水化合物,作为生存所需的营养品。但是想要从热液中获取硫离子、在海水中获得氧气,就需要它们生活在能同时接触到海水和热液的区域。这样,管虫的管状部分就要固定在热液附近,而红色的头部要漂浮于海水中。这种需要身体跨越十几度、甚至几十度温度梯度的生物是极其罕见的。
热液喷口附着的虾、海葵、瓷蟹、贻贝等生物
在深海热液区,除了管虫以外,还有贻贝、牡蛎等生物不需要光合作用,不需要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在黑暗、酷热的环境下,它们可以靠体内的共生菌通过化学合成有机质的方式来维持生命活动。与此同时,在生物体外也会有细菌大量繁殖,并在海底表面形成厚厚的“菌席”,成为虾、蟹等生物的食物来源,这就是大洋深处的“黑暗食物链”。
热液区海葵、贻贝等生物
不知不觉,“‘颂’读深蓝”栏目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五期的时光了。前四期,颂小编为大家介绍了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海绵,五彩斑斓的珊瑚、“水下运动健将”海蛇尾以及绚丽多彩的“用毒高手”海葵。加上这一期的管虫,五期的“颂读深蓝”里共登场了五种海洋生物。
那么也许有朋友就想问啦,海洋里一共有多少种生物呢?根据一项综合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海洋至今依旧是未被充分勘探的领域,我们目前对于海洋生物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如今,科学技术研究的深入使得越来越多新的海洋物种被发掘和认识,可遗憾的是,还有很多海洋生物因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污染等问题已经灭绝或走在灭绝的道路上……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科学委员会主席、美国路特葛斯大学的弗雷德里克·格拉塞尔说:“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不只是海洋状况的重要指针,同时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关键。”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爱护海洋环境,是本世纪最为普遍却也最为重要的话题。颂小编在这里呼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守护这颗蔚蓝星球,与海洋和谐共处,和其他生物一起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一起感受大自然对生命的美好馈赠吧!
来源: 大洋样品馆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