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因手术前检查、出血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就医时,医生常会开具“凝血功能四项”(凝血常规)检测。这四项指标是评估人体凝血系统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判断出血风险或血栓倾向

那么,这些指标究竟代表什么呢?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专家告诉您~

一、什么是凝血功能四项?

凝血四项是临床最常用的凝血筛查试验,包括:

1.凝血酶原时间(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凝血酶时间(TT)

4.纤维蛋白原(FIB)

通过这四项指标,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凝血系统的整体功能,尤其是外源性、内源性凝血途径以及纤维蛋白形成是否正常。

二、凝血功能四项的正常值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9.2~15.0秒。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结果的标准化报告。正常值范围为0.80~1.20。

**反映路径:**外源性凝血途径。

临床意义:

**PT延长:**提示外源性凝血障碍,常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 维生素K缺乏(因子Ⅱ、Ⅶ、Ⅸ、Ⅹ合成需维生素K)、 严重肝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等。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21.0~37.0秒。

**反映路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临床意义:

**APTT延长:**见于血友病(Ⅷ或Ⅸ因子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高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3、**凝血酶时间(TT)

正常值范围:一般为10.0~20.0秒。

**反映路径:**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是否异常。

临床意义: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物质存在、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SLE、肝病、肾病、FDP增多、异常球蛋白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TT缩短则一般无明显的临床意义。

**4、**纤维蛋白原(FIB)

正常值范围: 一般为2.0~4.0g/L

**功能:**凝血的关键原料,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网。

临床意义:

**FIB升高:**可能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急性传染病、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等。

**FIB降低:**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

三、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

**1、**术前筛查

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判断手术风险。对于高凝状态或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相关的风险。

**2、**抗凝治疗监测

如华法林患者需定期测PT/INR; 肝素治疗需监测APTT,需调整剂量。

**3、**诊断出血性疾病

如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

**4、**排查血栓倾向

结合D二聚体等检测评估高凝状态。

**5、**评估肝功能

PT和FIB指标主要反映了肝功能的凝血代谢状态。肝功能受损时,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从而导致PT延长和FIB降低。

四、注意事项

1.尽量空腹抽血,控制饮食,避免高脂食物、酒精对结果的干扰。

2.溶血、脂血和较明显的黄疸标本会影响结果测定。

3.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可能暂时影响凝血功能。

4.告知用药史:尤其是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赵莉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赵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