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让人头疼的肝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像“误闯民宅的保安”,错误攻击肝细胞,导致肝组织发炎、坏死。目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主要治疗手段,但长期用药可能引发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有没有更温和的“护肝方案”?我国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月经血中提取的干细胞(MenSCs)或许能成为“钥匙”,通过精准调控一条关键通路,为AIH治疗打开新思路。

被忽视的“宝藏”:月经血里的干细胞

月经血常被视为“生理废弃物”,但其中藏着一类特殊的间充质干细胞(MenSCs)。这类干细胞不仅容易获取(无需骨髓穿刺或脐带采集),还能大量扩增且免疫原性低(移植后不易被排斥),被称为再生医学的“潜力股”。此前研究发现,MenSCs对急性肺损伤、肝衰竭有改善作用,但在AIH中的效果一直成谜——AIH是慢性自身免疫病,需要更精准的免疫调节能力,MenSCs能否胜任?

实验验证:小鼠模型里的“护肝奇迹”

为验证MenSCs的潜力,研究团队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小鼠建立AIH模型。结果显示,未治疗的小鼠(20 mg/kg Con A)死亡率高达83%(12只死亡10只);而注射MenSCs后,小鼠死亡率显著下降。更直观的是肝功能变化:治疗组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这两项指标越高,肝损伤越重)在12小时后明显低于未治疗组,肝组织切片也显示炎症和肝细胞死亡减少——就像给“失控的肝脏炎症”踩了刹车。

机制揭秘:一条关键通路的“开关”

MenSCs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团队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和RNA测序分析,锁定了“JNK/MAPK信号通路”。这条通路就像肝细胞的“自毁开关”——被激活后,会触发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肝组织损伤。实验中,Con A激活了JNK通路,促使肝细胞大量“自杀”;而MenSCs像“维修工人”,抑制了JNK通路的过度激活,减少了促凋亡蛋白(如caspase-3)的表达,同时提升了抗凋亡蛋白(如Bcl-xL)的水平,肝细胞的“自杀程序”被有效暂停。

为进一步确认,团队用JNK抑制剂(SP600125)模拟MenSCs的效果,结果发现:抑制JNK通路后,小鼠肝损伤同样减轻,炎症因子(如IL-6、TNF-α)水平下降。这说明,JNK通路确实是MenSCs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

从实验室到临床:还有哪些挑战?

尽管实验效果显著,但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例如,Con A诱导的是急性肝炎模型,而AIH多为慢性,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验证;此外,MenSCs的最佳剂量、移植方式(静脉注射是否最优)、长期安全性等问题也需探索。

不过,MenSCs的“先天优势”已让其备受关注——相比骨髓、脐带等来源的干细胞,它更易获取且伦理争议小。团队表示,未来可能结合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优化MenSCs的特性,推动其临床应用。或许不久的将来,月经血来源的干细胞能为AIH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来源: 医学前沿Front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