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至23日,一场以“莓好时光·自然探秘”为主题的科普活动亮相2025年全国科普科技活动周,吸引了乌鲁木齐创博幼儿园与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二小学教育集团(天津路校区)的800名学生。本次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新疆研学旅行促进会联合主办。为期三天的"“莓”好时光·自然探秘"主题研学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实践和互动学习,沉浸式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活动由“农业科普探秘”“组培技术·指尖上的再生”“小小种植家”“农机总动员”“天敌繁育,从实验到田野”五个板块组成。“农业科普探秘”让学生们在农业科普馆,通过投影、互动沙盘和实物标本,系统了解新疆农业从传统耕作到智慧化发展的历程。“组培技术·指尖上的再生”科研人员展示了脱毒种苗的培养过程。学生们戴上无菌手套,亲手操作接种工具,将马铃薯茎尖放入培养基。“小小种植家”,邀请小朋友们对比品尝了“雪兔”“越秀”等4个品种,学习如何通过套种种提升土地利用率,参与草莓种植实践,感受泥土的芬芳,体验成长的乐趣。“农机总动员”孙凯老师给同学们科普无人驾驶播种机、精量播种机和植保无人机组成的“智慧农业战队”,让学生们跃跃欲试。生态学博士温雨同表示:"每只赤眼蜂可消灭20枚害虫卵,这些“昆虫战士”每年为新疆减少农药使用超千吨。许多学生在研学手册上画下食物链图谱,记录生物防治的生态价值。同学们感慨:科技让农民从“面朝黄土”变成“指尖管理”。“天敌繁育,从实验到田野”在植保所天敌繁育中心,学生们见证了"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
新疆农科院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耿庆龙表示,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试验站将持续开发沉浸式研学课程,未来计划与更多学校共建“农业科学实践基地”,让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鲜活教材。此次研学活动不仅展现了新疆现代农业的科技成色,更在少年儿童心中绘就了绿色农业的美好图景。
来源: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