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是我国最常见的肾癌类型,全球发病率逐年攀升。这种癌症的一个“怪现象”长期困扰医学界:一种名为醛缩酶B(ALDOB)的代谢酶,在正常肾脏中活跃工作,却在ccRCC肿瘤组织里“集体消失”。它的缺失仅仅是代谢紊乱的结果,还是癌细胞“搞破坏”的关键?我国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揭开了ALDOB在肾癌中的“隐藏身份”——它不仅是代谢酶,更是癌细胞增殖的“天然刹车”。
从“代谢工人”到“抗癌卫士”的身份反转
ALDOB原本是糖代谢中的“搬运工”,负责分解果糖和葡萄糖的中间产物,帮助细胞获取能量。但在ccRCC中,它的表达量比正常肾组织低得多。更蹊跷的是:即使让ALDOB失去“搬运工”的酶活性(比如通过基因突变),它依然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这说明,它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搬运”无关,而是有另一种“超能力”。
研究团队通过深度学习预测和实验验证,找到了关键线索——ALDOB能直接“抓住”一种名为CtBP2的蛋白质。CtBP2是癌细胞的“油门”:它会抑制细胞周期抑制剂(如p21)、促凋亡基因(如BAX)和上皮标志物(如E-钙粘蛋白)的表达,让癌细胞像脱缰野马般疯狂增殖、转移。而ALDOB的作用,就是“卡住”这个“油门”,阻止CtBP2发挥抑制功能。
“分子桥梁”:让“天然克星”精准打击
进一步研究发现,ALDOB的“超能力”还不止于此。它像一座“分子桥梁”,同时连接另一种酶——酰基还原酮双加氧酶(ADI1)。ADI1的任务是生成一种叫4-甲硫基-2-氧代丁酸(MTOB)的物质,这是CtBP2的“天然克星”。但MTOB很“脆弱”,容易被其他酶“抢走”,无法精准作用。ALDOB的存在,让ADI1和CtBP2“面对面”,MTOB能直接“命中”CtBP2,高效抑制其活性。
实验数据给出了“硬核证据”:当ALDOB在癌细胞中过表达时,CtBP2对靶基因的抑制被解除,癌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转移到肺部的能力也大幅下降;而当ALDOB与CtBP2的结合被阻断(比如通过基因突变),这种抑制效果就减弱了。
临床新指标:CtBP2/ALDOB比值预示预后
更重要的是,临床样本分析显示:患者肿瘤组织中CtBP2与ALDOB的“表达比值”越高,CtBP2靶基因的抑制程度越强,患者的生存期越短、肿瘤进展风险越高。这一比值有望成为评估肾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病情。
不过,研究也揭示了ALDOB“失效”的原因——一种叫果糖1,6-二磷酸(FBP)的代谢物会“拆开”ALDOB和CtBP2的结合。而ccRCC恰好存在FBP积累的问题,这可能解释了为何ALDOB在肾癌中“罢工”。
未来方向:让“消失的酶”重新“上岗”
目前,这项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为肾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能否通过恢复ALDOB的表达,或增强其与ADI1、CtBP2的结合能力,来“踩住”癌细胞的“油门”?
“如果能开发出药物,让ALDOB更稳定地连接ADI1和CtBP2,或减少FBP对它们结合的干扰,可能为肾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研究团队表示。
来源: 医学前沿Front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