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牛繁缕,大鹅儿肠,石灰菜,鹅肠菜

功效:清热通淋、消肿止痛、消积通乳春季时,漫步山野,常能见到一种精致而洁白如雪的小花,白色花瓣与黄色花蕊相映成趣,花朵大小恰似指甲盖,花瓣形似兔耳,既可爱,又有趣。如此形态宛若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显得格外清新和脱俗。当小白花盛开之际,若欲领略它的美,需要俯身细观。越是细致地观察,越能捕捉到它迷人之处。这时,尝试数它的花瓣,初看似乎为十瓣,再仔细观察后会发现,每两片花瓣基部相连,中间有深裂。只可惜,观察者常误以为是独立的花瓣。实际上,小白花的花瓣总数仅为五瓣。

开着小白花的植物,便是鹅肠菜。它还有牛繁缕、大鹅儿肠、石灰菜、鹅肠菜等别称。然而,鹅肠菜之名颇为形象,而别称“牛繁缕”也富有故事色彩,似乎与繁缕有交集,冠以“牛”字,似乎暗示它的高大健壮,实则它是极其低矮的野草。

鹅肠菜具有须根。它的嫩茎是鲜亮的绿色,匍匐于地面,随后向上挺立,众多分枝在植株顶端,嫩茎、叶柄及花序部分常见腺柔毛。与上部相比,中下部的茎较为光滑,腺柔毛少很多。在田野之中,鹅肠菜分布广泛,它的叶片柳叶状,格外引人注目。但是,它的茎部脆弱,稍加拉扯便易断裂。然而,一旦茎部被扯断,它会展现类似于壁虎断尾,以求生存的自卫机制。具体而言,它的外层皮层易于断裂,而内层则异常坚韧,具有超强的弹性。由于这两层并不紧密相连,每次尝试拔起鹅肠菜时,其茎部虽断裂,根部却依旧牢固地扎根于土壤之中,露出茎中心细长的导管,形如“细肠”。“肠子”实际上是植物体内,用于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它的柔韧性自然远胜于外皮层。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鹅肠菜在遭受外界干扰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它的生命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二·繁缕》中曾提及:“此草茎蔓甚繁,中有一缕,故名。俗呼鹅儿肠菜,象形也。”这段描述不仅让我们了解到“鹅儿肠”别称的由来,也揭示了这种“肠子”般的结构,实际上是植物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巧妙的生存策略。

鹅肠菜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较繁缕的叶片略大,顶端尖锐,基部轻微心形,边缘有时生有细毛。叶柄部分的叶片,无柄或仅具短柄,表面疏松地覆盖着柔毛。花序通常顶生,呈二歧聚伞花序状;苞片形状也类似叶片,边缘也生有腺柔毛。花梗细长,花朵开放后,花梗伸长并向下弯曲,花朵自然下垂。鹅肠菜的花朵颇具趣味,花瓣是白色,初看之下似乎有十瓣,实则仅有五瓣,其中两两在底部相连,形成类似“v”字的形状。萼片呈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顶端钝圆,边缘狭长且膜质。它的花萼片被短柔毛覆盖,显得毛茸茸的。可爱的小白花的花蕊颜色多变,有的呈明亮的黄色,有的则为深沉的褐色。因为花药颜色,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初开时为鲜亮的黄色,随后逐渐加深,变为紫红色,最终转为深褐色,外表面覆盖着腺柔毛,脉纹不甚明显。蒴果卵圆形,长度略超过宿存萼;种子近似肾形,稍扁平,呈褐色,表面带有小疣。

鹅肠菜隶属于石竹科二年生的植物,它的分类归属在植物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由于它与繁缕属植物外观相似,曾有人将其归类于繁缕属。然而,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鹅肠菜在生物学特征上,与繁缕属其他植物存在差异,尤其是花柱数量上的不同,因此,学界最终决定,将它独立为鹅肠菜属。因此,鹅肠菜便有了“牛繁缕”的别称。

鹅肠菜祖籍中国,目前在中国多个地区,特别是福建、云南和四川等地,分布非常广泛。它生长于河畔、水边、灌木丛边缘及草丛中,这些环境为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鹅肠菜偏好湿润的土壤,尽管它也具备一定的耐旱性。但它更倾向于温暖的气候,也同样适应较寒冷的环境,为此,长白山区才有它的身影。此外,鹅肠菜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才能旺盛地生长。因此,将它的种子种植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区,最为适宜。这些条件,能够为它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光照,让它生长得更加健康和繁茂。

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鹅肠菜的花期通常在每年的五月至八月之间。这个时间范围,主要是针对东北地区的气温而言,鹅肠菜的盛花期主要集中在春季末尾和初夏时节。然而,在江南地区,鹅肠菜的花期会更为持久,几乎从春季开始,一直持续开到冬季。因此,在江南地区,人们可以在长达近十个月的时间里,欣赏到鹅肠菜美丽的花朵。

鹅肠菜广受家畜家禽喜欢,不仅为猪、牛、羊、兔、鸡、鸭、鹅等提供饲料,还能迅速为家畜家禽增加重量,变得健壮。鹅肠菜不仅仅限于作为动物饲料,它在城市中,也成为备受欢迎的野菜之一。因为它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蔬菜,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磷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此外,它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这些营养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可以促进各种生理功能。通常,人们会将鹅肠菜的幼苗或嫩茎叶,进行焯水处理,随后用清水浸泡清洗后,鹅肠菜可用来作为美味的蔬菜烹饪。无论是炒食、煮汤还是凉拌,鹅肠菜均能提供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民间流传,经常食用鹅肠菜,有助于改善发质,让头发更加健康有光泽。因此,鹅肠菜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还被用于保健食疗。为确保食用的安全,建议仅食用嫩苗。因为鹅肠菜成熟后,它的茎叶和根部,含有一定毒性,可能导致腹泻。同时,它的全草还具有药用价值。传统中医认为,鹅肠菜可以清热通淋、消肿止痛、消积通乳等,适用于治疗肺炎、痢疾、高血压、月经不调、痈疽痔疮等疾病。《云南中草药》记载,鹅肠菜具有清热、舒筋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大叶肺炎、高血压和月经不调。《陕西中草药》则记载,鹅肠菜能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适用于治疗痈疽、牙痛、痔疮肿痛以及痢疾等病症。《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鹅肠菜具有破血、下乳汁的功效,特别适合产妇食用,鹅肠菜还对痔疮肿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煎汤熏洗可迅速见效。此外,《新修本草》提到,鹅肠菜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疮症,疗效显著。

多年前,一位邻居因长期从事田间劳作而患痔疮,肛门肿胀而便血,饱受疼痛之苦,影响生活,甚至无法安坐休息。一位中医为他开出了治疗的药方,用鹅肠菜煮水进行坐浴。不久之后,邻居便能够舒适地坐于椅上。后来,现代科学研究揭示,鹅肠菜的汁液中,含有抗炎成分,为此,前辈们亲切地将它誉为“天然马应龙”,也有“痔疮草”绰号。

鹅肠菜一旦过了嫩芽阶段,便不再受到人们的喜爱。那时,多数人将它视为杂草。这是因为它的存在,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干扰。因此,农民通常会将它铲除,用作牲畜的饲料,或直接丢弃。然而,鹅肠菜的繁殖力极为强大,种子一旦成熟,便会广泛传播,繁殖速度极快。难怪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称它为“滋草”,是指它“易于滋生”。鹅肠菜的藤蔓较长,一株鹅肠菜可占据广阔的空间,一旦生长,便能形成一片繁茂的覆盖。无论是在菜园,还是荒地,它们都能疯狂壮大。大片的鹅肠菜生长后,会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形成种群优势。或许我们可以理解,鹅肠菜并无恶意,它只是像人类一样,为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不得不努力地发芽,奋力地生长,竭力地开花和结果。它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繁衍后代,延续种族的生存。

鹅肠菜以其株型的精致和优雅而闻名。它所绽放的白色小花,纯洁无瑕,宛如自然界中的一缕清新气息。特别是鹅肠菜群聚而生时,它们所形成的景致,绝不逊色于其他任何珍贵花卉了,或稀有草本植物。那一片片洁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倾诉着内心的真挚情感。尽管人类对它存在一些非议,但它依然坚持生长,坚持开花,不理会世俗的评价与非难,繁衍正是它生命的核心和追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 | 陈凤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来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