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家有萌娃的家长们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今天,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樊似媛副主任医师就来给大家唠唠这两种疾病的那些事,让大家在这个流行季稳稳护娃,不怕“中招”,见招拆招。
什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它们的“幕后黑手”。
手足口病,顾名思义,主要在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搞破坏”,表现为小水疱或皮疹;疱疹性咽峡炎则钟情于咽喉部,引发溃疡和高热,孩子会咽痛,吃东西都费劲,还可能发高烧。这俩“难兄难弟”在夏秋季节最为活跃,尤其爱欺负5岁以下的小朋友,是幼儿园里的“常客”。
见招拆招之——预防篇
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关键在于切断它们的传播途径。它们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所以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帮孩子把手洗干净;同时,要常对孩子的玩具、餐具、奶瓶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
此外,接种EV71疫苗能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尤其是能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建议家长们带孩子去当地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
见招拆招之——就医篇
如果孩子只是低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少量皮疹或口腔溃疡,精神状态尚可,可先在家观察护理。但如果孩子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体温>39℃,药物难以下降;或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呕吐、抽搐、呼吸急促、四肢发凉等异常情况;又或口腔溃疡严重,孩子拒绝进食,导致脱水(如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等),就千万别犹豫,赶紧带孩子去医院。
见招拆招之——治疗和护理篇
1.西医治疗与护理
目前西医对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
孩子发烧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口腔疼痛可用盐水漱口(6岁以上孩子适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腔溃疡喷雾剂;饮食上,让孩子多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米汤、面条等,避免辛辣、酸涩、粗糙的食物刺激口腔溃疡;要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摩擦皮疹。
2.中医治疗与护理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外感时邪病毒引起。治疗上会根据孩子的不同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如果孩子属于风热犯表证,中医会用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甘露消毒丹加减;若属于湿热熏蒸证,则会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方剂。
中医还有一些特色外治法,如用冰硼散、珠黄散涂于口腔患处,能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用金黄散、青黛散麻油调后敷于手足疱疹处,有助于消肿、止痒、促疱疹干涸。
在护理上,中医也有一套“养生宝典”。患病期间,要让孩子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生冷、辛辣、油腻之品;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孩子接触冷风、冷水等寒凉之物。
专家提醒
儿科莫明华主任提醒: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虽是夏季幼儿的常见病,但只要家长们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在孩子患病时,及时根据病情轻重采取恰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就能让这些“小恶魔”无计可施,让孩子们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儿科 樊似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樊似媛